4/16/2009

C.K.S (Corner Konnection Systems)

一轉眼也四月中了
總算盼到了John回到台灣
這次他帶了個禮物給我
蔣公牌避震器 ..............
別胡言亂語了
Corner Konnection Systems (簡稱C.K.S)
是John的自創品牌
在我的威嚇利誘下, 從北美弄了兩組回來
一組是給Civic Si用的
另一組則是給90年代東瀛四天王之一, 俗稱牛魔王的Supra

1. 貼在牛魔王後窗的產品全名, 至於為啥不貼在我車上, 是因為我車太髒, 要我洗好再貼......
2. 產品全貌之1
3. 產品全貌之2



4. 產品全貌之3
仔細看, 前避震氣有鋁合金上座喔, 不是延用原廠上座
筒心的部份都很細心的用套管保護, 防止異物入侵造成壽命減短
當然也可以選擇要不要加裝魚眼上座, 可以做更大的Camber角度

此組前面阻尼是8段 後面是15段可調


5. 這次安裝的技師, 我想也不用多做介紹了.....

6. 開始拆了 , 先打開引擎蓋

7. 再拆掉上護蓋

8. 拆輪圈....(這樣好像太詳細了, 挑重點寫好了)
9. 原廠減震筒+H&R彈簧除役

10. 安裝蔣公牌中.....錯了, 是C.K.S


11. 一轉眼, 後輪也裝好了



12. 後輪近拍後輪彈簧上下方的固定座, 都是鋁合金的喔, 到目前為止完全沒有異音的情況發生, 比用搭配H&R短彈簧好多了


13. 順便換了個圈, 把為了裝Project mu卡鉗的輪距墊片拿掉了, 這樣心安多了


14. 後面高度



目前車高設定是前兩指後一指, 軟硬設定是前3格後5格, 坐起來還蠻舒服的, 很難想像調到最應會怎樣....大概我會吐滿車吧

15. 最後, 艱難的考驗正要開始, 加油吧 小賴跟阿貓

根據阿貓試開後表示, 這避震器很穩定, 試開途中有快速變換車道, 沒有發生車尾甩動的情況

而且目前不是調到最硬的設定, 比較熱血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調到最硬試試看 小弟個人是覺得C.K.S在坑洞處理上做的非常好, 該軟就軟 該硬則硬, 不像之前用H&R的感覺那樣的不安定

其它的部份讓子凡來發表吧!!!

11 則留言:

就算再深綠的也有這麼一天 提到...

既然小弟我在文中被點名了,
今天晚上還被打電話質問
我何時才會動工發表
那恭敬不如從命
只好先回點東西...

那就是:
既然車都洗過了
CKS貼紙也上車了
就應該補上一張蔣公加持後
的圖啊...

不知版主是否滿意囉
哈哈哈
夠有誠意吧

我都簽到了
大家也該熱烈討論吧!

絕非詛咒 但路遙知...瑤瑤! 提到...

還有補充一下,
扣掉小弟我個人
最近較忙少上網與懶
所以沒交心得報告之外
也不是要放馬後砲
只是我常說的:
先觀察看看再說
畢竟很多改裝品
不是裝上去沒事,
就能保證之後都沒事,

故我沒馬上寫啦......

再次強調這跟產品本身好壞
或安裝技術有關....

而是汽車本身是很複雜的一堆
關連性零件組成
牽一髮動全身
且往往是一段時間過後
才出現問題,
所以我不是很急著寫感想。

但我還是要先肯定館主的態度
會努力抓出問題,
非全然相信沒問題,
而不聞不問!

改車這種事發生的慘案很多,
我自己是因為早年教訓太多
所以比較謹慎啦,
高中時代建議同學新買的
DIO 100(其實就只是飛馳/翔鷹
的廉價版,跟標準DIO 50車系一點關連也沒有)
他原廠3.50的胎
我說換大到3.75不會有問題
(這種尺寸現在沒了,都被100/90-10取代了)
還建議他換米其林的,
結果天知道輪胎大
不只是沒有因為寬度上沒磨到左右兩邊胎壁就沒事
事實上胎高(直徑)變大
結果在靠引擎CASE那邊直接磨到
空濾接汽缸的管路
我不知道
沒多久後管路磨破
砂石直接進汽缸
一直縮缸卻找不到問題
還以為是二行程機油混合比不對
潤滑不足
狂預混.....
後來才知道主因,
但已經報銷兩組汽缸了....
所以沒累積經驗前
都不要亂給意見....

但重點是我同學本身就是
很不敏銳
其實他的車子一直有徵兆,
只是他自己覺得沒什麼
加上去的店家在那個年代
也都很沒誠意(去了很多家喔)
所以未能提前找出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
館主只是裝個避震器就順便
換了個框
還真是大手筆啊

不過怎麼沒順便把碳纖引擎蓋
一起換上去呢?
前後重量盡量平衡啊!
一次到位啦...

下次該不會是換個水箱水
就順便將INTERCOOLER
給包上了....

這是第一篇 整體面 提到...

既然館主指名要小弟發表些心得,
就只好難得認真寫些比較全盤性的:

首先是寫4/15星期三第一天剛裝好後的感覺:
因有機會開去館主倉庫時短短的路程,
那時車內裝滿重物,且下班時間路上大塞,
無法造次,慢速行駛市區,
感覺蔣公的吸震力還不錯,不是死硬型,
回跳迅速,阻尼適當,
一般市區情況且有載人時,是保有一定舒適度,

重點是當時都沒發現任何明顯的異音狀況,
(因為那時車內的貨品,遇到顛簸時都會發出比較大的噪音,蓋過去了,
且開的路都沒要轉來轉去)
只是比較確定後面設定算偏硬,
在行李箱與後座裝了重物時,算還是很跳。
此外,感覺這2.0 NA引擎,裝了重物負載後,低速扭力少的很顯著。
(但當時我還不知道是這顆引擎有點問題,是之後4/19週日試車才瞭解....)

後來卸完貨,除了感覺引擎低速扭力恢復,油門深度輕不少之外,
後面一空,就可以感受後面算較硬,一輕就很跳
但後面沒載人沒差。
且後面彈簧磅數重與組尼高,跟產品好壞無關,
是設定與用途方面的問題,
若是常載人或重物,彈簧磅數高可以減低整組衰退的時間,
避免太早軟掉.......

不過第一天因沒大腳油門
沒高速變換車道,且東西新,還不知道有什麼潛在問題,
故我也不敢造次,
當時主要是抓異音,
而蔣公也真的很不錯,沒有立即出現異音!
(改裝避震器常有裝上去後,不用拖,馬上就出現怪音的案例啦。)
故很替老闆與車主爭氣!


之後週四到週六,館主每天都有打電話跟小弟討論遇到的狀況,
與聽到的聲音。
說原地轉來轉去會有摩擦音......
行進中會有摳摳音....
問題是,我在電話中除了說,沒真的聽到聲音,很難隔空抓藥,
而且,我也多數是老生常談的說,改避震器多少都會有聲音,
看情況程度啦,只要不影響安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有時很難解決耶........況且順帶數落幾句,當初說不要改啦,
只要有改都會遇到問題之類的馬後砲屁話.......
(就跟先前館主頭疼的煞車異音一樣....)
此外,由於第一天的試車時,我確實沒聽到過明顯的異音,
心中會覺得會不會又是館主過敏啦!

不過館主做事一向很積極,
週日就開來診斷.

果然館主聽到的聲音都是真實存在的。
首先是原地轉向時的橡膠摩擦音,
但那個聲音是有改上座都很容易遇到的,
沒什麼影響,
且這組發出的聲音算小且不是一直轉動方向盤時,
也會持續發出的,
沒啥好在意,也無關產品品質,
畢竟有橡膠當緩衝的存在,要完全無音也是很難。
至少不是尖銳的金屬聲,或上座軸承有問題的聲音,
都是沒問題的。

而行進時的摳摳聲,
當時與老哥一致判定是後輪彈簧有間隙所產生的,
可能是彈簧座高長度設定要調,或原本沒抓好預載高度之故。
(後來館主說是後彈簧座沒裝好且有鬆動,證明當時判斷無誤)
只是彈簧座鬆動這件事,我真的很難完全說是店家沒裝好,
因為後來高速試駕時有後面觸底一次過,
那樣的觸底很有可能讓上下兩個固定的金屬盤鬆開。
(上下兩個金屬盤對鎖咬合固定本來就有鬆開或咬死的可能啦,
也跟產品設計或品質無關)
不過我沒注意到後彈簧座內,下方或上方是否有橡膠緩衝(饅頭)的存在,
館主的照片中看不到啦。
畢竟有饅頭時,可以抑制不少觸底的狀況。
此外雖然後面彈簧算是高磅數,行程長度也適中,沒過於偏短,
但遇到觸底是很正常的,
一般原廠車也是會觸底,只是一般車主開的不夠快,(彈跳)飛得不夠高,
所以沒遇到過。
觸底也不代表產品有問題,完全是車速與路況所產生的狀況。

所以總歸來說,這組蔣公避震器,真的算是本身沒啥異音問題。
至於是否有防塵套摩擦產生聲音問題,
需要時間累積與多觀察。
因為我裝過的改裝避震器,用久了都會有前輪防塵套破裂的問題,
主因是改裝彈簧直徑較小,與桶身間隙較密,
激烈操駕下。防塵套上下被壓縮時,很容易被彈簧夾到而扯壞。
館主說現在看是沒摩擦痕,但這點還得經過時間的考驗啦!

因此在產品本身通沒有異音問題的纏繞下,
重點就是,這避震器設定到底好不好用?
就以當天車內三人的高速模式下
絕對是比原本的H&R好太多了,
那組短彈簧搭原廠減震桶還真是該死,
無法預期反應與吸收或支持車身動態就算了,
還讓車子的操控反應比原廠還不如,
上次載館主與JOHN走環東時,我沒有非常高速但還是開的很毛.....
一點信心也沒有。

此外先前館主改好煞車後我拿去小跑山路也決的很不穩定,前輪支撐性很差,
後面又很重拖不靈巧。
後來開別人原廠1.8後,感覺原廠1.8的山路操控比這台2.0好太多,
不是像館主的2.0因改大胎面後所產生沈重穩定,但原廠1.8至少是很靈巧與可預測。
當時想說畢竟館主的車是有改過短彈簧的,沒道理如此怪。
但轉向能頓成那樣,可能是2.0引擎大,車頭重,加上輪胎胎面較大與防傾桿太粗之故,
所以不是很瞭解主因....

但換上蔣公之後,跑起環東,隨隨便便就有信心多了,
避震器反應狀況也是可預期的,
只是運氣不好,週日下午環東車實在太多,
往南港方向過內湖直線底的難湖大橋大右彎,
彎中車多,只能先用一百二多去進(好一點的是140-160之間)
但一整個就是穩穩穩。
且是車內載三人。
另外高速變換車道,也是如斬豆腐般輕鬆,
車尾不像之前H&R讓我在高速公路時沒信心,不敢造次變換車道。
這組蔣公我就能比較畜生的亂開了(但保證都有打方向燈示意)
高速時車尾穩定,不拖泥帶水,沒有二次諧振與搖晃,
側傾也很低。
(我說的高速變換大概是120-160之間吧,問館主,我因身高問題,
若沒調整好座椅位置,我是看不太到時速表,
會被方向盤上緣擋住....要自己調整背部姿勢啦)

不過再次重申,側傾少不一定是好事,
只是能讓初手有信心,培養速度感。
因為沒側傾的車,山路過彎會沒路線可選,
一般山路的高速模式下,順順開隨便都可以做出好成績,
但若一時取線錯了會因容錯空間相對少,故很危險。
而有側傾的車子比較容易換線。
所以這樣看來館主的車目前開是屬於高速穩定派的設定,
直線型的高速環境下,相當穩定,回彈速度與舒適度都算很理想。

但館主事後說那天四隻避震的阻尼都不一樣,
不過畢竟高速之下不是山路模式,要注重彎內支撐度,
故輕微的差異也是沒感覺啦。
改天調到最軟才知道高速時的差異囉。

至於山路上對阻尼與彈簧磅數搭配的心得,
由於小弟我一個鳥疏失,所以沒有具體而真實的心得,
而這容後再說,這篇已經寫太多了.........

我還是覺得VSA不太重要 提到...

接下來是扯山路心得,
開完高速後,想說找條路看看山路操控感與支撐性。
上坡段時,覺得很怪,這顆引擎3千轉以下非常的沒力....
過六千轉後也拉不太順,
心想三人而已,又沒其他重物,不應如此,
但六千轉後不猛的問題,先前在高速路段已經有感覺了,
老哥也覺得整顆引擎有虛掉感,
非常奇怪,因為至少館主才剛換過機油沒多久。
但先不提這個,畢竟是要說山路操控。

上山段運氣也不好,機車很多,影響我彎中速度。
但整體來說彎內都是很穩定,側傾也低,搖晃諧振也沒有,
就是彎中一整個穩定,小幅度修正方向盤時,
車體動態也不會躁進反應,很容易掌握彎中速度。
不過上坡速度慢,且前輪負擔少,對小馬力的車來說,
本來就是比較容易開的。
而這樣的後輪支撐性也是足夠沒不妥。

上完坡後是下坡,很奇怪的狀況出現了,
就是整個車子很鈍,轉向非常的差,
一點也不靈巧。
當時覺得怎會換上避震器後
轉向不足能嚴重成這樣,
更怪的是,輪胎抓地力奇差無比,這麼慢的速度過彎還能叫這麼慘?

就這樣邊罵邊疑惑的一路開下山
(館主應該有印象我在車上一直說好鈍....)
開到快到山底時,突然瞄了一下儀表版,
正好看到燈號閃動才恍然大悟,我忘了關VSA....
所以下坡動力被抑制,入彎太快時,電腦判斷方向盤打的幅度太大,
給我煞車自己作動導致推頭....難怪會這麼頓....

回家後不得不佩服該死的偉大的VSA!
他居然能讓我前輪是涼的,沒啥溫度就算了,
一點胎壁皮都沒吃到,因為館主之前有去洗車,
胎壁有抹蠟,偏偏一絲絲摩擦痕都沒產生,
而這條路上次館主改好煞車去試車時,
同樣的前輪胎皮,
可是被操到胎壁面上產生磨到有一半高度的痕。
這樣的速度差異與輪胎負荷差距可是相當大的唷,
真的很佩服VSA的作用,
就是讓車子無力,好避免駕駛發生失控.....搞屁啊.....

不過,一味的將頓的責任推給VSA也是不公平的。
因為車子的框有改過,一邊ET值差了10
等於又是擴輪,輪胎與輪距更往外,換來的是高速時的穩定,
但轉向多少會頓些....這點要等有機會關掉VSA再測才知。

可是很顯著的是,這車的配胎確實不夠用了,
因為在VSA的作動下讓下坡的車速不高時,
慢速過彎還會叫的很淒癘,輪胎會叫不等於抓不住,
但慢速會叫又會推頭時,
基本上就是因為已經抓不住所以才推頭。
(車速慢,後輪抓地力十足,無法拋出甩尾,故也是推頭的主因)
要知道車子改避震器後,產生出硬的路感與震動,
並非是由避震器全數吸收掉,
最終還是由輪胎去應付,
所以因避震一好,過彎速度一高,過彎G力提升,
過彎時產生的偏移車重也是遽增,這些都還是丟給輪胎應付,
所以改避震沒換好胎,通常是改完避震後試車撞掉的主因。
車子過彎速度要快,好胎與好懸吊是唯一啊!!!

此外,再回到先前說這車引擎沒力的事情。
因為館主有提醒說,二檔爬坡時會有震爆敲缸聲,
當時從松山高中前上環東時,有聽到過,
後來爬山時也是會聽到,不光是爬坡,退二檔時也會,
其實三檔急加速時也會有,只是比較不明顯。
這有可能是館主說的,引擎積碳嚴重。
扣掉這顆引擎在CRV2上就是出名的會積碳。
加上館主平日每天開的距離超短且又慢速,
長期累積的積碳想必不少,
但我說的加速無力,拉轉不順,除了積碳爆震之外,
畢竟會爆震就是會有那種以前老車點火正時不對的感受,
無力的很明顯,
但另外因為館主是有改高流量與頭段和大尾管,故低速無力
應該是常態,只是之前開過時,低速扭力的流失都沒這麼明顯,
而且先前拉高轉非常的順,但這次開就沒這種感覺,
很離奇,只是我除了將主因歸咎於積碳之外,
沒去拉油尺檢查機油狀況也是疏失啦,

但我想說的是,電腦有沒有去歸零或讀故障碼,
有時電腦累積過多錯誤訊息,
畢竟爆震除了積碳之外,點火時機不對有時是因為
進排氣的錯誤資訊累積而影響電腦決定。
而這些不一定會導致儀表版亮燈。
反正常回南港原廠,請他們插一插判讀一下,
看看是不是有啥故障碼存在。
電腦時代的電腦車,這點問題排除很重要哩。

我家的C2可是一天到晚有排氣含氧感知器的錯誤碼哩
問題是進排氣完全原廠,觸媒也還在喔!
問題是電腦就是認定有問題,煩死了。

後面還有東西要寫,等下繼續寫........
玩車要累積很多訊息的,
唉,寫些東西都比館主原文多多了
到底誰才是閒人啊!

環環相扣 沒完沒了 提到...

花了一個小時寫半天,
其實我忘了寫到,
因為VSA的關係
我也不知道這組避震在山路上的效果啦,

有機會測看看高速型的山路如北宜或106

還有刁鑽型的如汐平看看才知道...

但前提是,先把引擎無力的問題找出來....

Stan 提到...

子凡
你真的寫得很精彩
透過你的文字
當天的場景都一幕幕的回來了

關於引擎低轉沒力的部份
我換回原廠濾心試試看
原廠是說可能有積碳
造成低轉的力道出不來

等我哪天清了積碳再去跑山路吧

而踩到死是否會滑跳還不知 提到...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
改車除了資金的限制之外,還有順序上的考量。
至少先改煞車再改避震絕對是不一種正確的改裝順序。

因為這種改裝型的避震器一上車,
整個煞車回饋感與支撐性就全出來了!
不用急煞或猛煞,高速踩下煞車與山路入彎前的減速動作,
踏板深度與車頭下沈的速度與感覺可以抓的到,
整個車體重心前移的感覺明顯多了,
可以預測頭下潛與屁股浮起來的程度
而且重要的是,至少避震器支撐的住,
不會莫名的『彈起頭、頭亂浮』或『尾搖晃』,

再次證明之前的H&R是標準的改壞了與搭配錯誤!
當然,也有可能是這組短彈簧本身來的時候就有問題啦,
扣掉原廠減震筒阻尼設定是否抓不住之外,
這彈簧剛性衰退的似乎很嚴重。
難道他原本出廠時的彈簧簧圈距離就是如拆下後的照片樣子嗎?
真的很怪。


而剛剛提到車子引擎扭力衰退的問題,
除了積碳或電腦之外,
我剛忘了提到一個變數,
就是不知道館主有沒有很科學的將這幾次改裝的東西分別秤過重量?
因為距離上次開館主的車,
這次變數有二:
一個是碟盤,不知道是劃線的重,還是原廠的重,
雖然尺寸都一樣,但這個要量過才知道......
畢竟金屬材質,HUB座都有可能影響重量,不一定原廠就比較重...

另外是新的鋁圈重量跟舊的比,
雖然都是17吋 ,
且J值有差,
但通常ET值數字少的會比較重
(往外凸出,肋條或中心點延展長度較長,金屬較多所以較重)
此外肋條數量與粗度也是變數。

雖然胎皮一樣且尺寸未改,
偏偏這兩樣都是可能影響簧下負重的變數,
若有變重,也多少會影響扭力輸出上的表現
而館主沒提供數據就是了。

若館主有測過這些重量,還請提供參考比較,
畢竟要玩好車累積心得,科學化是一定要的。

不過,講真的科學化只是數據上的意義。
累積駕駛技術增加與車子的溝通能力還比較重要。
就像我先前質疑引擎輸出沒力,

在南港返內湖的環東引道上坡前,
與一台只有一人的206(應該是自排1.6版)小玩了一下,
2檔爬坡時的扭力有點小輸,不但沒拉近距離,
很明顯的是對方加速還比較快....
(雖然2.0 155匹 看似可欺負 1.6 110匹 。但我車上三人啊,且原本單車重就差了三百公斤)
且對方知道我在加速卻不讓路出來,我踩油門就沒心軟過...

原本心想上去後可以好好玩一下,
且我到主線道要匯流時,
還正好遇到一台黑色老六代喜美K8三門擋我前面,

問題是館主的車引擎聲與排氣聲太大太猛,退檔時人家都會以為是來拼的,所以會擋我路...

但環東上去後遇到車陣時,
高速變換幾次車道後,那兩台也沒跟上來,算是輕鬆被海放....

我寫這些不是說我技術多好或館主車多猛,
是要說太多人只會踩直線快,
但既然有改車,就要跟車子產生良好互動,
知道他的能力在那裡,
這樣改來才有意義啊!

先寫到這裡,
其實我寫這麼多字,
真的有對這蔣公避震的著墨不是很多,
因為除了一般的高速之下沒問題,有信心之外,
山路狀況與市區中高速過坑洞那些,
因不是很瞭解,所以先不多說。
但至少這東西我要再次強調,
『目前為止』真的沒啥好挑好嫌的,
設計上沒瑕疵,異音也算沒有,
還能不滿意嗎?
畢竟避震器是有改就好(後遺症不算)
館主的車一直一來就是差這一項,
現在總算是都到位了(只差碳纖引擎蓋啦)
館主若不趁這此時好好練就太可惜囉,
這車的設定真的很好上手(但不等於很快....)

因為週日下午試過館主的車之後,
晚上我就開C2去繞幾條山路,
我是想確定要多快的速度可以磨到胎壁之外,
(也想確定開館主的車推頭時,是我開的速度與路線是不是有問題,
因為開慣短軸距的車,多少會覺得長軸的頓,
但開過一輪後確定還是VSA作怪與輪胎抓地力問題為多)

不過邊開邊感傷,還是有改避震器會比較爽,
至少速度可以做的比較快,穩定度也高,
會心安與輕鬆不少啊!

等下會在補上一篇扯更遠的科學玩車觀念.....

堅守一中一台的立場 提到...

其實我前面寫這麼多,
非關商業考量或朋友面子方面,
若真要我去評斷蔣公牌的好或壞
我還真做不到......

主要因素是:
一、 從身份背景的角度來看:
小弟我是什麼角色,區區
小懶叫算那根蔥,
自己連台車都沒
更沒錢裝避震器
還批評個啥.....

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
車子不是我的,車況與
動態反應/特性不熟
且累積的經驗不夠多,
故根本沒有立場去評斷,
所有說詞都流於主觀。

就算我用過的避震器也不算少,
但不同車種間的心得,
是不能放在一起評量的啦。

這個用例子來說明,
曾經是A款車用X牌避震器的車主,
若改開B款車用Y牌避震器後,
說Y牌比X牌好、Q、舒服、
剛性好、回彈佳.....等等因素,
其實都不具有實際參考意義,

因為比較車種根本不一樣。

可能A、B車的底盤結構設計上就不一樣了,麥花臣對雙A?

可能A、B車的輪胎尺寸,配胎等級、胎壁厚度與剛性就不一樣了,

可能A、B車的引擎位置與驅動模式就不一樣了,

可能A、B車的車重、軸距、配重設計就不一樣了,

更重要的是,可能A、B車的年紀也不一樣了......

尤其年紀是個關鍵,
車子老了,底盤的金屬剛性弱很多之外,更可怕的是那些橡膠軸套,早就老化萎縮破裂,
問題是不管是雙A還是多連桿,
都是用上許多橡膠軸套...
歲月的摧殘下,橡皮都不Q了...
其實底盤特性都變軟調了。
故說老車上避震器後感受到一種Q度,往往是因為避震硬了,但底盤其他地方卻很鬆軟....

久了之後會讓一些地方裂開,或是軸套/李子串快要扯破了....

而新車剛性好、紮實,所以會有比較硬調的反應,
卻讓人覺得避震器似乎比較死硬的FU~

所以,真要評斷一款避震器好不好,是要在同一款車上,
裝上不同品牌的避震器來看才準與有意義!

也因為如此,我前面幾篇敢不斷的說,那H&R真的該死!
不是因為這裡沒H&R的代理出沒....
我也不怕得罪館主的面子,
例如花了錢除了降低車身有美觀之外,卻換來一堆麻煩....

或影響館主日後如何處置這彈簧,
逼出其『剩餘價值』......

而是因為有了蔣公的比較之後,
我很確定之前館主愛車的操控與制動缺失,這組彈簧要負上
最大責任。

但至於蔣公牌是否會比無限的固定套裝或TEIN的要好啊,
畢竟沒開過搭載的喜美八代2.0
故無法評論,
且就算有機會開到不同避震器組的八代2.0
輪胎或煞車的差異,也會影響不少評斷標準啊....

以上就是我上一篇最後要說的,
用科學精神來玩車
而非嘴上玩車啦!
講完了,
館主要給我稿費啦,給你版上這麼多文字哩!
哈哈

但履帶車就是左右油門啊! 提到...

『事實證明, 又一個開喜美8, 不懂車愛裝懂的. 問外國影片中有二個煞車踏板, 是單獨控制前後輪的嗎?』

http://forum.u-car.com.tw/forumdetail.asp?forumid=93230&page=3

『企鵝:真是不錯的分享,請問片中煞車踏板有2邊,是單獨控制前後輪的嘛!

若是這樣外國人還真愛開這種車,真麻煩!』




這是我見過真的很好笑的回應.....快哭了.....
這標題不是我下的但很符合現況
因為現在開喜美八代的族群有很多是人生中第一台車的小鬼
搞不清狀況的車主太多了.....

而且這討論文原文就很沒程度....

問題是,不管是啥車...
真的有踩出讓ABS作動的駕駛又有幾人.....唉

千萬不要迷失焦點與浪費成本 提到...

不管是玩什麼,除了花錢之外,
永遠都是在玩觀念!
不論玩車、玩3C.......

以下的文字是先前幾天寫的,
當時想說若有人回應前文,
再補貼上來,以免好像都是小弟我一個人在這話虎爛...
大放厥詞...

不過不知道為何都沒人回應,
可能是沒人來看吧,
想想還是先貼上好了....

我要說的是,改東西與專注問題時,
不要『本末倒置』
改完避震之後,遇到重複拆裝的情況很正常,
雖然有浪費工資的情況,
(也要看店家態度啦,有的會願意免費重裝....)
但追求真理與真相是有必要的...

只是真理與真相是什麼呢?

以前比較有空有時間時,一旦裝好避震,
一定是猛去山路與高速公路,
拼命測試,好抓出這避震的設定是否OK
操控反應提高到多少,極限大概又在哪?...
定位角度是否搭組泥(這點很難....又不是真要賽車....但很有趣....)

安裝後有無安裝上的問題導致機件結構有異狀,
或影響到什麼,(例如煞車油管.....這以前最常見...)

至於重複拆裝,除了抓問題或調設定之外
(光是調最適車高就花不少功夫與成本啊!)
還有若本體有問題
與早操出來越好,

此外,重複拆裝則是做比較....
以前有車友的資源,大家交換避震組,
從整組交換或不同係數彈簧的交換比對,
找出最適合搭配,或比對同款車上,
因不同條件(如輪胎或動力)產生的差異,
這些都會付出重複拆裝的成本....
(只是沒館主付出的高啦 哈哈)

但,重複拆裝的主因,絕對不是為了找出不甚嚴重的異音......
就我的感知與經驗來說
只要不是金屬摩擦型
或漏油型的異音,
以館主的車來說,單純的橡膠摩擦聲都是還好的,

怎會拼命試車(結果多數時候試的都跟山路或高速的操控無關....)
與重複拆裝是在那找異音.....
當然,後彈簧沒裝好是應該去重複拆裝的,
只是原本預計要再重複拆裝找的問題,
似乎有點太早與不需要

異音絕對不是重點,
不論避震或煞車,有異音本來就很正常,
車子是滾動運行的東西,
會有聲音太正常了,
君不見很多討論版上常說,
原廠新車就有避震的異音....
組裝的異音。

同理,我家C2原廠避震與煞車,
踩煞車時也會有尖銳的金屬音
避震也有上座或底座的摩擦音.....
不是我不當一回事,只要不影響安全,
或非正常狀況,
是這沒啥好挑剔或處理的

至於很多人說,他裝的改裝品就是沒聲音,
對不起,我個人的經驗來說,
要看對異音的定義是什麼了....
通常我沒見過真的完全沒聲音的改裝品
無論煞車或避震....

很多改裝車的車主,
不是開車音響開很大聲,
就是神經大條,聽不到細微的異音
或不覺得那其實是有問題的異音....

抓異音是門學問,
雨天說也能抓或只關窗不開窗抓的
都是虎爛王....

花時間與成本在那重複拆裝,應該是為了調設定,
調組泥、 調車高、 調定位....
不要小看調車高,
有的車子底盤與車台早歪了...
靠調車高可以救回不少
此外還有車重、配重平衡,
都可以靠調車高改善,

問題是多少店家,避震還沒裝上去前,
給車主看說,他前後高度調到一樣了喔....
車主也傻呼呼的就這樣相信,那就是對的車高.....

放屁,光是調車高的重複拆裝,
沒有上架重複調個兩三次都是虎爛店!
但是,有多少店家願意這樣做,
至少願意幫我這樣做的居然倒了
真嘔.....


總之,
觀念就是,改避震器絕對不是裝上去就好,
沒異音就好,
花了錢裝人家辛苦開發出來的好避震時,
就是要將人家的心血與自己花的金錢
發揮出最大效益,
不然組泥可調幹嘛
不然車高可調幹嘛
不然彈簧可搭配幹嘛?

我說過我家裡還有幾根直捲彈簧,
就是留下來搭配的結果

以前就連固定式
也可以在老車上重複拆裝玩半天
例如同一家的等級A桶身與等級B桶身
交換配上X彈簧或Y彈簧後
就有AX、AY、BX、BY四種搭配可以重複拆裝....

同時也可以看看哪種搭法會有異音....

但光一款在那裝來裝去,
又沒找出避震器的功效與極限
又沒調出車高與定位
只是為了找不太需要解決的異音
有必要嗎?

不是說某廠牌的避震不好,會有小異音,
是避震沒摩擦音真的才奇怪...
只是有沒有用心聽到罷了....




後記,畢竟現在寫這些其實都沒意義了
哈哈哈
但我還會再補一篇....

都沒人發現這點來指正我喔 提到...

看了別人寫的之後
確定這組後面沒饅頭
難怪之前觸底聲音與反應比較大

饅頭也沒啥大作用啦
只是緩衝墊

但看來SHOWA出的
銀色原廠版內的底座
可是有給挺大的饅頭哩


我可是都有認真看喔
就算事隔多日
有新知都是會回來補充與修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