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2009

暫停後的再開始

各位好友
小弟的測試館
CIVIC篇
將在4月28日告一段落
4月29日將會離我遠去
這幾天 都在拆裝中度過

感謝SPR小陳 苦哈哈的幫忙
也很感謝各位朋友 讓CIVIC的改裝零件可以繼續延續生命

CIVIC最後的身影將在下週會po在測試館上

新的一篇
將在5月中開始
請各位好友等候測試館的出發

CKS篇中
子凡有寫了很有用的回文
很感謝他的鼎力相助
CIVIC也因為有子凡 一凡兩位的意見 也少走了許多冤枉路
小弟在此向子凡及一凡深深地一鞠躬
希望新篇開始
可以探討更深一層關於車輛的知識

62 則留言:

不就說了 一次到位 提到...

館主深夜丟了個網頁給我

http://www.hks-power.co.jp/products/electronics/timer/timer_t1.html

是要問我這東西有啥功能...
『延遲熄火』這東西存在很久了,
之後再寫這又是一個『觀念不夠清楚』的迷思產品....

至於正確觀念是什麼?
下篇會寫...請放心

既然館主都問了
故先寫這產品的功能是:
1.延遲熄火 廢話
2.車速顯示
3.引擎轉速顯示
4.碼表計時
5.電壓顯示
(以上五點功能並非全部車種都支援,且其實多數功能都不具有強大意義...)

但問題來了,
我知道館主問我的主因,
只是我常說的
新一代的電腦車
玩法與觀念跟以前完全不同
請勿繼續沿用過去的知識去看待
喜美八代的經驗還不夠嗎?

適用車種在這裡我先不多說

只是這種東西
會讓現代車的幾個東西失效...

例如:
1. 原廠配有 發動/熄火的按鈕(PUSH START/ STOP)失效或因此不能裝此延遲熄火設備

2.原廠防盜器失效

3.原廠遙控中控門鎖失效

4.原廠KEYLESS 感應開門系統設備失效

5.有些車熄火後才能把車鑰匙退出來取出....裝了這就會發生還是得等引擎真的熄火後才能拔下鑰匙的麻煩事....

6.AIR BAG氣囊的失效或不能裝

以上寫的只是一部份想到的問題,
其實失效事小,有的是導致根本不能裝...

重點是,因為不同車種,還要找不同的對應轉接頭。

總之,有空寫下篇時,
再說明裝了沒意義的原因。

麥 提到...

老大的CIVIC要轉手啦?
會不會有一點淡淡的哀傷...?
畢竟跟了自己好幾年啊~~

阿炮 提到...

呵呵
阿炮今天下班接到老大的電話
已經訂好車了
不過
阿炮心裡想的還是跟老大的小白的點點滴滴

真的有點不捨...

Stan 提到...

暴力小白要來了
大家再等一下啊

匿名 提到...

館主真的是佛心來的!!!
赐我一個低調中的猛爆的尾管~~
平常可以掩飾自己的平凡!
需要時又可向眾人宣誓你的與眾不同!!

Stan 提到...

海葵
別這樣寫啦
買賣
你我開心就好
有覺得爽跟超值最重要啦

要你寫使用的感受
不是要你寫我是佛心來的....

匿名 提到...

補充一點~
當你轉速低於2500轉!!
你可以低調不受世人的另眼相看!
當你想表現出你的與眾不同~
只要稍踩油門~
轉速高於2500轉~
又可向世人宣告你的與眾不同!!
尤其當你聽到那低調又帶點雄厚的聲音!!
你可以感覺到世界繞著你運轉~!!

網路上的嘴炮已經夠多了 提到...

我只想跟各位常在這裡看的說
無論潛水與否
或會留言與否

請多看 探索頻道
DISCOVERY
每週四晚上十一點的
流言終結者節目

就會知道什麼是科學的測試
真相是什麼
什麼又是無謂的迷信

既然這館打的名號是『測試』
就要多多測試
找出真相.....

這些東西到底裝來幹嘛用的? 提到...

另外
原本是想抽空來這繼續寫些
上次沒說的延遲熄火的迷思
結果看到多了不少回文
我就直接了當的說一下

任何尾段若能跟『猛爆』
這兩個字眼扯上邊
也實在是夠迷思了.....
不是針對任何人啦
是觀念

光改尾段
除了聲音變大之外
絕對不可能讓車變的『猛』
與『爆』

去科學性的試試看吧
原廠的起步加速度效果
往往還比因改了尾段
而流失扭力後
要來的快些哩
(但也要看時速域定義啦)

但NA小排氣量車
光改尾段
真的不可能猛爆

很多迷思的產生
只在於當事人
能不能誠實的面對真相
並勇於接受....

當然,有沒有測出真相
也攸關當事人的能力啦....

看完這些文字也不要動怒
或是不爽
而是要因此去發掘出真相

畢竟這裡做的都還不夠多
都還是用說的為多...

至少我個人的經驗
這無限尾管的分水嶺
應該不是用兩千五百轉
當指標
(1.8與2.0一定有差,但都不該
是2500轉為差異點)

我不是車主
也不是所有者
我不是權威
也不是啥意見領袖之類的
我只是個小懶叫

我只是想討論出事實

我實在是想瞭解
為什麼是選擇
兩千五百轉
這是指噪音(好聽的名詞是聲浪)
還是扭力的分界?
(兩千五百轉不可能是小排氣量NA車馬力輸出的分界,
上馬力測試機拉就知道...)

當然每個人對車子的用途
或改裝品的用途需求
都不一樣,

若可以的話,
寫寫比較實際具體的使用
心得或意見會更有意義啊...
例如裝之前0-100公里/小時花幾秒
裝之後0-100公里/小時少花幾秒?
還有因此尾速多多少之類的

倘若只是裝爽
裝好看
裝路人的注目
那就不在討論內啦...

要進不絕對不是這樣玩 提到...

另外寫些其他個人感觀...

最好是車主會哀傷啦
一台車跟不到三年
里程也沒開多少

能累積多少情感

有出征過幾場戰役?
有征服過哪些路段?
創造哪些紀錄?

一台車沒認真開上個十年
能累積多少經驗
遑論『深度』
都太淺了啦

說感情
最好是摸的出車的脾氣....
一次失控都沒遇過的話
那知道極限或性格啊....

但終究買的起最重要 提到...

哇勒
太過主動聰明的輸入法
害我上一篇標題變成打錯字

我是說『要進步』
不過
就如同現代車
一堆電子裝置輔助
搞的操控都很模糊

至少我個人很不太欣賞
電子馬達輔助的動力方向盤
雖然省油
也沒提升轉速的缺失
但路感就是不能跟
傳統液壓的比
這跟喜美2.0無關啦
單純是家裡的爛東西害的
不過
太普啊還是用傳統液壓
本田應該就是有他的道理吧

上面扯遠了
我只希望這個測試館
能好好的測試『暴力小白』
畢竟馬力少一半的啥都沒測試出來了
希望不要又糟蹋一些好東西
......

就像看到路上那種老太婆開911
的感傷啊
(事實上有的老太婆還真他媽的厲害)

真相總是殘酷的 只是你還沒看到 提到...

還有
我先埋個伏筆
不要說
不告而殺謂之虐

有心點的人
花點時間把這測試館內
我寫過的所有回應都認真看後
就會知道我之後要寫的東西
都不是放馬後砲...
玩車絕對不是東西裝上去就好
很多狀況
我早就說過了
絕對不是我烏鴉啦...
我可是都先給有心人
一些心理教育
只是真的遇到後
又有幾人能真心面對...

改半天引擎都是積碳也枉然 提到...

我今晚原本想寫的是本文中提到的

『冤枉路』

『可以探討更深一層關於車輛的知識』

因為又得長篇大論半天
所以先寫在這裡提醒自己

既然被館主點名點到了
我就要說實話
先前這樣玩還不夠冤枉嗎?....

另外
提醒自己
還要補一篇
汽油等級與壓縮比的迷思

反正館主最好自首
低壓縮比的車
吃九八的下場是....


但也感謝館主前車的積碳
讓我上星期
沒事花了一個下午清小機車的積碳
(是的... 我才是個沒汽車只有小機車又愛話虎爛的小懶叫)

清完之後,動力回覆不少
(大概是有恢復到0.001匹吧,但對一台原廠號稱只有9.8匹的東西而言,這比例夠大吧...事實上就算真的有恢復0.001匹,『畢竟是我嘴炮數字』。 但實際上我可是換了新機油與新空濾...而我的機車空濾兩年用了一萬多公里才換...不像一堆人汽車都很迷信的早早換....雖然多換不是壞事,但換原廠的就好...常換沒啥不好,只是花錢罷了...多拆下來檢測清理就夠啦!)

又是扯一堆
先去抓老鼠...
告退

Stan 提到...

一個不小心
子凡又留了許多令人省思的想法

的確
在喜美的時代
小弟沒有做過啥豐功偉業
也沒有瀕臨失控的狀況發生

畢竟子凡10多年的玩車資歷
測試館內的朋友的確沒幾個人跟的上

小弟自承
有些改裝品的確是改爽的
也沒有太多時間及熱誠把小白抓到馬力機上去跑跑
只能用聲音 感覺 這種最直接的感受來形容
我相信館內的朋友也是一樣只有用感官來發現改裝前後的差異
這點 也希望子凡兄不要太過苛責
我也相信子凡可以體諒每個人的情況

炮哥是個浪漫的人
對於車的喜愛
不只是交通工具 而是一個他的家人
所以炮哥有會這種憂傷的感覺

至於下一部小白
我也沒把握可以測出多少
但可以確定一點
起碼不用花太多改裝錢了

子凡文中有點名
低壓縮比的車用98汽油的影響
後果是積碳
不要懷疑
所以 不一定就是98的汽油就好

畢竟信我者 也得不到永生啊 提到...

再我繼續虎爛與大放厥詞之前
先寫些跟觀念無正相關的東西

最近在注意一個狀況
請問那位有摸過新款AUDI或保時捷?
反正就是VAG掛的新車種
有附日間行車燈
(車頭一排白色LED)的款式,
是不是白天亮方向燈時
日間行車燈會自己熄滅?

這不是很重要的問題啦
我只是想知道真相
但苦於沒機會接觸到

畢竟玩車摸車
圖的也只是一個事實
而非謠言...

就像我請館主幫我注意看看
賓士的高級車款
如花生燈或現行S級
是不是夜間開大燈時
若打方向燈時
同側霧燈會同時亮
做為轉向輔助燈之用
(這也沒啥啦,老的死肥肉與三菱LANCER都有過。 但賓士到底原廠有沒有給,我也不知道...)

可是叫館主幫我試一下...
到現在連個答案都沒出來過哩
嗚嗚嗚....
枉費測試之名啊...
反正玩車就是要多注意與多觀察

另外,玩車玩的久
不等於玩車玩的精...
我不是玩的久就多了不起
很多東西我沒摸過
都不懂也不瞭解
但我寫的任何東西
最主要的目的
就是在
導入正確觀念而已
玩車的迷信與誤知太多了

至於要不要信我說的
那也就隨便
畢竟我也只是來分享心得或經驗啦

但請相信我 不改就沒事 提到...

剛看了館主的回應文字

其實我不是要『苛責』或
要求之類的

只是既然開了個名叫
測試的館
就該寫出『盡量』是真相的東西

科學性的測試東西
不見得一定要上馬力機啊

畢竟只要一個碼表
紀錄改之前與改之後的時間
就可以簡單證明很多事情
很容易就能做到
並不花太多時間與成本
只是為與不為


而且
玩車不是改爽或花錢爽而已
改後產生一堆不好的副作用
花錢找罪受
降低車子壽命與安全性
才是自找麻煩
這些觀念
我既然都開講了
就後面陸續慢慢說吧...

總之,先強調一件事情
我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只是這裡實在太多害人又
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
若不勤加導正
只是害了來看的人啊!

老人家開講中 提到...

我會寫一堆口氣很強烈的文字
主要還是因為這個地方叫做
『測試館』
這些時間內卻累積很多不正確或不完整的資訊

礙於與館主情面,講太多真話,
總是會吐到館主面子,
或是影響館主權益、收益以及妨礙別人做生意。
既然館主原本的測試對象已經順利處理好
期待新的測試對象出現。
加上館主居然也發文吐了某一店家,
那為了『有幸』來這裡找資訊的人好,
我還是把這些時間內看到的錯誤資訊,
一次完整的全盤揭露。


因為改車玩車,絕對不是一個『爽』字就好,
花錢沒效果都還算好,
花錢惹來一堆麻煩很慘,
偏偏這裡先前介紹過的許多東西,
其實都是『負分』!
只是館主持有這台車的時間不夠久,
缺少時間的醞釀,很多問題一時還沒浮現出來,
在此我一篇篇慢慢點出。

至少別的我不敢說,之前館主要改東西之前
我都先給過館主很多負面問題上的建議,
後來也幾乎都遇到或發生,
當然,館主有的有處理,有解決,
但最好的處理方式,
還不就是網路上大家比較會採用的方式,
『還原』或『賣掉』的消極方式。
只是館主非常有效率的一次將這兩種方式都達成。
但都不是真正的找出問題並加以解決....


只是我看館主本文寫的『少走冤枉路』
就覺得......這樣還不夠冤枉喔?
不是我繼續要往自己臉上貼金....

冤枉(或對任何東西抱有錯誤的迷思)
可分為三種冤枉:
分別是
1.觀念上的冤枉

2.產品本身的冤枉

3.順序(程序)上的冤枉

以上三點從下一章開始繼續寫.....

真的是只有好看與好聽 提到...

既然我先前的回文中
有提到排氣管尾管
就先來將尾管這種一次容易產生
『車主觀念上的冤枉』與『產品本身冤枉』的東西,
當作第一個導正對象。

1.尾管是否有用?
排氣管尾管一定有用,
尤其是在『外觀、視覺上』與『聲浪、噪音上』.......
但對馬力的影響,就是一個一堆人沒有正確觀念而導致冤枉發生的地方!

一般人只看到廠商寫說換此尾管後,能對提升馬力的數值....
但卻沒看懂,這多出來的馬力,是在幾千轉時產生。
遑論去看懂,低轉速時馬力的流失或曲線改變後的陡峭,
更沒去瞭解,低轉域時,扭力的損失。
可是,有多少人開車時,是將車子當賽道來用,
一路高轉?
誰不是紅燈停,一路塞車?
就連高速公路上的高速巡行時,
也都是在高檔位低轉速的巡行....
誰沒事檔檔拉六千轉?
更何況,以實際對象來說,
裝上去的尾段,是否是真正對應車上搭的那顆引擎設計....

因為亂裝尾段對自排車來說,絕對是負分!
不論這尾段是不是有品牌,是不是有背書。
牽扯到的面向非常多。

一、現在的自排車,所有換檔程式都是與排氣回壓環環相扣
(也包括與電子節氣門的整合)
更慘的是,這顆引擎有汽門正時可變機構,
影響範圍又多一大塊,即便是沒有排氣正時可變。

然後改了尾段導致回壓不對,
換檔轉速與該有的扭力值不符合時,
除了影響扭力輸出之外,
一般人想到的副作用都是導致耗油,

可是真正最大的問題是,因回壓不對,而導致的扭力損失,
其實是汽門關閉時機不對,
讓油氣無法保留在汽缸內,
所以首先產生的是在缸內產生燃燒不完全的積碳,
再來是沒燃燒的油氣,
到了觸媒段因高溫而自燃時,
偏偏觸媒溫度也不夠高,也是燃燒不完全,
繼續累積積碳堵住觸媒....
全是負分...

所以改過大口徑尾管的,
請多花心思注意尾管出口內側,
積碳會累積的比原廠快很多,
例如故沒事請用刷鍋的鋼絲刷或菜瓜布,
去將尾管內側的某一區塊弄乾淨弄亮後,
去記錄下次累積一定髒污量的里程數,
好判斷引擎實際燃燒狀況。
此舉無法改善問題,只是能去判斷狀況而已。

可是很多車主以為換上尾管,車子就一定會變強
但通常都是被改後產生的聲浪給騙了。
自排車改尾管不能說『完全沒效』
但前提是駕駛的習慣一定要喜歡拼命拉高轉才行。
不然因低轉流失扭力而產生的積碳,
全都是車子壽命與性能的慢性殺手。


十幾年前的噴射老車時代,
一款車自排與手排的供油電腦就不一樣了。
因為自排車需要的參數比較多,
所以多數會多一顆自排電腦。

沒有自排電腦的機械式自排車,
電腦供油程式也會寫的比手排版來得保守。

例如以前自排車改手排後,原廠電腦若沒同步改為手排的。
(有時是不能改,因為自排款的電腦控制的東西比較多,如冷氣或風扇訊號...)
通常一定要先將自排的檔位電腦改設在N空檔上,
不然若設在一般D檔上,忘了改的話,
有的車自排電腦與供油電腦設計整合比較高的,
不是因低檔位供油過濃(其實加速快供油要稀,
濃是怕較稀時,遇到高負載時會爆震)

然後高檔位時,供油過稀(原廠設定高檔位低轉速巡行時,
可以稀薄燃燒省點油)

所以好的自排電腦與供油電腦內的程式,是會看轉速與時速訊號
不停比較後決定檔位與噴油量。
若改手排後設在D檔上,會打亂程式的比對,
例如低時速時卻高轉速,引擎真空值的負擔卻不是低檔位爬坡時
電腦給的噴油訊號就會出錯。
於是改放在N檔,反正N檔不會有對應時速的問題。
且N檔不會像D檔,遇到有的車改手排後不能拉到斷油的鳥狀況。

但新的時代來了,電腦與程式越管越多。
現在的車子有N檔保護,
你放在N檔時,不讓你空踩到兩千五或三千轉以上,
避免此時入D檔的急起步與對自排箱的損傷...
結果是,現在的自排車要改手排更難了....

還有,過去改手排的,還是要外加改裝的供油電腦,
不然實際效果往往不怎樣...

這邊都扯遠了。
自排車改尾管除了視覺與聽覺上的效果之外,
對實際性能來說沒意義
都是負分遠大與加分,
因為此舉造成
回壓的改變,除了影響換檔時機、噴油程式和扭力輸出
並造成積碳之外,
自排車瞬間升檔或降檔因齒比與扭力轉換器的作用原理影響,
掉的轉速比較多,
這一瞬間的排氣管內負壓,
是會讓排氣管內到吸入外頭的空氣回來,
導入新鮮空氣之後,
這有可能讓觸媒二次燃燒,
產生碰碰的聲音並降低觸媒壽命
(但好處是,同時可以震掉不少觸媒內的積碳)
但這都沒我下面要說的事情重要。

就是排氣管路內的負壓,
是會讓燃燒後,剛排出去的高溫氣體,
又被吸回汽缸頭旁,
導致排氣門的異常高溫...
此點傷排氣門本體,傷排氣門上的彈簧壽命,
傷火星塞,傷機油壽命(高溫下機油產生的油泥與積碳也會較多),
更重要的是,異常高溫也是引擎積碳的來源。


此外,最大的迷思就是,車主裝尾管也不先看清楚,
這尾管當初到底是設計給那款引擎用的。
認為用高檔車款適用的一定是好事....

人家外國高級改裝廠,是會針對對應車款的引擎
其在某個轉速域內最適合的或最需要的回壓值做設計。
是有一番取捨過的。

例如很多車主想說,若裝上太普阿的尾段
車子一定會猛,
也不管自己車子是單凸一點八自排,
硬是去裝人家雙凸進排氣三段可變二點零手排的尾段。
這樣回壓能搭的上,絕對是見鬼....

況且有多少車主裝上尾段後,會去注意尾段累積的積碳量。
小弟我是連原廠車原廠尾段都花時間觀察了耶......

別的不說,個人經驗,家裡老自排車,曾經改過單邊雙出尾管。
(雙出不是為了好看,是因為人家就只有出雙出....況且國產車台炮尾段一堆,
改尾段超便宜)
結果實際測試後,扭力跑掉一堆,加速成績反而下降,
而尾速與高速加速是有好,但一點也不顯著的提升。
很明顯的是改了沒用。
於是土法煉鋼,把其中一個出口給堵住,用塑鋼土加超大螺帽。
改成土法可調版,跑山路拴上去螺絲堵住,
跑高速時拆掉。
問題是堵住時跑山路的扭力還是不夠,
後來只好再買一個單管單出尾管,轉眼間又服役六年了....

車主要有個觀念在先,
自排車不是手排車,
不太能自己完全控制換檔轉速
加上新一代自排車上的
電子節氣門、可變汽門與雙含氧感知器......
互相干預的變數又多,
自排車改到不好或不適用的頭段與尾段,
或是車主的駕駛習慣不夠熱血時
絕對都是沒必要的冤枉路。

其實現在自排車,只要無電腦可動時,
根本沒改引擎動力的條件.....動了之後都是傷車

人家改電腦修程式
是會上震爆感知器或外掛水溫排溫去監看引擎狀況來改供油。
原廠電腦也都很聰明,
遇到異常狀況時,
只是會讓動力調降,避免問題
所以說改了尾段或頭段之後
因車主沒監看電腦記錄的設備
往往車子電腦是在安全模式下
還不知道.....
至於改觸媒,更是沒必要!

先清掉過多積碳比改什麼都實在 提到...

上面寫半天
好像尾管這東西一點用也沒有?
其實這是產品本身的冤枉

扣掉手排車裝尾管的副作用較少之外。
還有好聽好看的非實際層面的需求之外。
自排車裝尾管就真的需要車主一直拉轉速開
而且是一直保持在高轉速環境下
才有意義
不然出口做這麼大
目的就是為了高轉時的大量廢氣吐出啊。
不然大出口低轉速時回壓太低讓廢氣太快流出
所產生上文寫的副作用又是何苦,
油錢多喔!

此外,再補充一點跟頭段有關的觀念。
頭段能提升的效果是很顯著的
因為原廠都是為了成本及環保/省油考量為多,
所以通常換一個頭段,
光是重量這點,就能比原廠輕上不少。

此外,對排氣順暢度的影響,不論怎樣,
再拉轉速與高轉速時,絕對都是有正向幫助。
除非是管內路徑沒規劃好,導致排氣重疊或干擾的問題啦....

但同理,改頭段也是跟尾段一樣,
多數都是讓扭力跑掉的設計(不管啥四合二合一 還是四合一那些說什麼扭力型的,
扭力型的也只是讓扭力輸出時機比馬力型直通型的提前一些,
就我個人摸過市面上改裝品的經驗,沒有啥改裝品的低轉扭力會比原廠的大,
因為原廠要省油,要顧慮一般人用車的習慣與環境,都是在低轉速盡量弄出多一點扭力。
而改裝品為了高轉時的功效,一定會將扭力曲線往後移。)

所以剛說過,
不是裝上車系中馬力最強款的改裝頭段,
對愛車效果就是最好的。
因為同款引擎家族但不同馬力輸出的在細節設定上,差異點太多了。
例如看得到的:節氣門大小、進氣歧管,噴油嘴大小,噴油壓力閥與值、進排氣門大小(質材)、進排氣門彈簧係數、凸輪角度、活塞造型、壓縮比、火星塞等......

還有看不到的電腦供油程式、可變進排氣門程式....

不同馬力輸出的設定曲線,差異就非常大。
例如假設出給A款頂級馬力的頭段,設計最高輸出點是八千轉時有峰值,
並延續到八千五百轉時斷油.....
而從六千五百轉時是會進入曲線陡峭的快速提升域。

這樣的產品拿到B款普通馬力輸出款的引擎上去裝,
裝是一定可以裝,畢竟孔位都一樣。

但結果問題是,B款的電腦設定是七千轉就斷油....
這樣的搭配裝法會真的有效有鬼.....
A款頭段就算自己不封印馬力,也被搭上B款的電腦給限轉封印了,
因為在B款引擎車上時,根本無法拉到A款頭段能發揮的轉速域中....

而在B款引擎上原本應該再低轉速域出現的扭力,
也可能被A款頭段設定是放棄低轉域的表現而犧牲掉時,
如此一來一去,損失高轉又沒低轉的條件下,
B款搭A款的頭段是能有多好?
重點是,頭段都是為了高轉排氣順,廢氣出的越順,
扭力所需的回壓就越沒有,
平日市區開,一定是遇到耗油又積碳的問題....
然後這些積碳也是堵在觸媒那,衍生日後問題....

另外之前說過,傳統前面排氣管頭段,是影響水箱與冷氣冷排的散熱,
因此塞車時水溫比較容易升高,冷氣也比較容易不冷。
還有可能因此影響散熱風扇馬達的壽命與塑膠腳座提前脆化變形的可能。

而後面的頭段的熱度是撞風面積小,散熱不易,
影響車室內防火牆後的溫度。
不過這些影響層面就是比較長時間的,
車子沒開夠久時都不會遇到,
而我會寫些是我有遇到....

至於我幹嘛一直寫頭尾段與積碳的狀況。
其實我之前有提到,館主的前車動力上衰退很多。
因為館主平日就是上下班超低里程數用車,
加上也沒常要拉轉速,
這種排氣搭配本來就是累積積碳的好條件。
此外,館主讓我試開前,有換過機油,
可以排除機油衰退導致無力的情況。

但館主說過先前才開去長途爬山旅遊,
那種模式的爬山正好是累積積碳的好時機,
因為爬山要的都是從低轉速拉上高轉速時的扭力。
自排車為省油,換檔都提前換,沒搭上改後的輸出曲線..
燃燒肯定都不夠完全
一路爬山就一路累積出大量積碳堵住觸媒與造成爆震。
造成之後輸出特無力

當然我現在說這些都可以算是馬後砲
事後諸葛,
畢竟也死無對證。
拆零件時我也不在場,
車也要處理掉了也沒人會去關心其狀況吧...
頭段拿下來時,引擎端出口的積碳量,
頭段本體與引擎端接口還有與中段接口處內的積碳量
尾段接口的積碳量呢?
有哪些人有去注意?而且是用如起子等物品去刮一下看看?

此外看頭段內也不是光看積碳
還要看有無異常高溫燃燒過的痕跡。

這跟拔火星塞是一樣的,
有些人拔下來後就扔了換新的。
但火星塞卻是最容易看出引擎燃燒狀態的關鍵。
說到這裡,館主似乎從來就沒拆過這東西哩....
能累積的經驗深度自然又是少一塊
甚是可惜啊!

我要說的是,上次開館主的車,
低速無力震爆連連,
高轉又拉不上去,
很似進排氣被堵住
這樣的條件我一時也抓不出問題。
(不知道是進氣還是排氣還是點火?車子不是我常開的,
可判斷的值不夠多)
原本版主說要清過積碳後再測,
可惜現在又少了一個比對與累積經驗與觀念的機會
不光是可惜,也很冤枉啊,
因為若真的都是積碳,因燃燒不完全而燒掉的油錢多冤枉....
若也是因改了進排氣反而導致燃燒不完全產生積碳與白花油錢。
更是冤枉啊.....

館主那時跟我說,這樣長途旅行一公升跑了十四點多公里
創下新紀錄時,
我心理想,五百多公里的總旅程,來回經過的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段
也有個兩百五吧。爬山路段佔一半,
這種狀況平均下來,一公升14並不算難與特優。
表示多少還是有異常耗油的可能。
只是館主之前可能沒多注意。
(就算平日都是市區模式,但偶而去新竹時都是純高速公路模式時,
就該注意與觀察兩種模式下的耗油數值,其實不是為了計較油錢。
而是也可以觀察引擎狀況。)

繼續放馬後砲是,
上次館主裝完避震器那天我遇到該車時,
因為很久沒遇到該車,
只是覺得發動狀態下,尾管出來的廢氣中,
汽油味很重,但一般改過排氣管頭尾段的,
沒拔觸媒就已經會有這類味道。
(拔觸媒的會更嚴重)
但因為館主平日習慣不錯,
停車就會熄火。
所以我聞到時不是很明顯
但那天館主從我家離開時,
他剛發動後從路邊開走時,
油門沒踩很大喔,
那種燃燒後的油氣味道就是很明顯。

其實館主當初該注意的是
排氣管尾段多久沒在剛發動後滴過水了
(這也是一種錯誤觀念啦,會滴水不等於真的燃燒完全。
因為有時是停在戶外露水多濕氣高,這不算數)
但排氣管剛發動後若會滴水,多少能表示觸媒還沒堵死,
燃燒還算完全......

同理,原廠管以及換上尾管的也可以多注意,
排氣管有無剛發動後還能滴水的狀態。
(自己不太容易觀察就是了)
總之,若改之前會滴水,
改之後不會滴,
就是一種徵兆與警訊。
不可不注意啊!

總之,廢話一堆
只是要說,
積碳永遠是引擎的殺手
無論是產生在排氣端還是機油端
(進氣端也會有啦....)
改再多不如先將積碳清除
還原本來的狀況要實際喔!

至於改了會導致積碳增生,
還不如不要改.........
畢竟現代科技環保車實在很難顧周全.....

該吃好的時候也不該省 提到...

另外
暴力小白來之後
館主要煩惱的是
去那生高級無鉛汽油
台灣的九八都不夠純與力
真要跑時
還得先添加OCTANE BOOSTER
這種東西一點都不難買
而且非關迷思
用在高壓縮比車上或增壓車上
確實是有用的

至於真正最有用的
是車輛去工研院那種地方時驗車所吃的特殊汽油。
汽油油質超級純,無任何污染。
讓引擎燃燒超完全與完美,
不但馬力大,
排放廢氣低,可行駛里程又多

只是,一般人買不太到
算是夢幻商品
但這不是虎爛物
是真實存在的

這就是為何賽車比賽後的驗車
也要驗汽油成分
以及賽車廠上這麼多汽油供應商啊

之前我用過最好的98
是在樹林的SHELL殼牌直營站賣的
可惜撤離台灣了....

以上
補充胡扯一番....

Stan 提到...

在這個測試館裡
絕對沒有利益與收益的問題
我很歡迎大家留言

有人肯將自己的經驗寫出來
小弟求之不得

所以
請繼續
我也希望看到此測試館的朋友可以多學一點

反正自己不走都不會懂 提到...

ㄟㄟㄟ
更...
這是你的測試館
不再那寫些自己的車的測試心得
看我寫一堆幹嘛啊.....

況且我寫的都是一堆老車所產生的舊經驗...意義不大

應該是館主要寫些
新車的新觀念才對

還有 賓士到底有沒有轉向輔助燈...
欠太久了吧

不過
我剛重看自己下午寫的東西
發現漏不少
導致一些問題

在此補充說明:

一、以館主的喜美來說
當初剛改頭段與尾段,
確實是有讓這具引擎在高轉速域能發揮的很爽,
拉轉迅速。
所以不是改頭尾段沒效果或意義。

而我當初的心得也是爬山時,
拉轉速就沒特別猛...

可是問題是,我從來沒開過完全原廠2.0的狀況,故我也不知道原廠表現如何...
所以我的感官與心得不具意義。

搞不好原廠頭尾段拉轉也是如此??

但問題一:
這樣的搭配是否是產生最佳化性能表現?
是否有發揮出該套件的百分百功效?
還是只有當初設計的百分之多少?

(例如改裝廠設計此產品在正確搭配的狀態下,會讓原廠一百匹的狀況,因為有此套件加持後,應該要多出十匹。
可是這樣的搭法,實際裝之後卻只有多出五匹的狀態啦...)

只是這點沒科學測試,故沒真相啦...
或是,配合某些修正,
例如電腦程式修正等...之後
是否表現還能更好?

問題二:
是否因這樣改,
長期市區等用車環境,
低速扭力不足
與駕駛習慣,
導致引擎積碳嚴重
而發生當初未預期的反效果...
這點很難說,因為沒長期測試。

問題三:
是否這樣的改後,
讓原廠電腦主動介入,
或是累積許多奇怪的錯誤訊號資訊?
這點沒去原廠查也不知道啦....


總之,
我只是要強調,
改一些東西也許是一定有效
但這效果能有多久?
還是這因使用方式的差異,
會帶來當初沒想到或沒遇到的
負面反效果狀況?

這些都不是改之前會想到或瞭解的
也不見得是裝了之後
會願意承認有不良結果的....

總之,講了也沒真相
反正都是嘴上說說
無科學實證

但最終不能反駁的真理就是
『不改就沒事』

先講到此
其他有空再寫
因為我覺得寫了也沒人在看
看的也不是能懂
可能都要真的親自走一遍
無論冤不冤枉之後
才能理解吧...

大人 真的是冤枉啊... 提到...

另外
不是吐曹唷
只要是測試動作
都絕對會有影響
收益或利益的問題啦
小至個人
大至廠家

不管這地方看的人多不多
畢竟真相多數時候
總是擋人財路的
當然也可能是讓人發財啦

好比我若在館主處理頭尾段之前
寫了這些文字導致影響商機
不就很麻煩....
(不過本田基本教義派的,可能不會因此被我給動搖,畢竟信者恆信...就算改了之後被原廠版給巴掉...也是還有一堆理由字我釋懷...好歹小弟我也唸過大眾傳播理論,認知不和諧,不願面對真相也是人之常情)

但我真的是要推廣各位
勇於面對現實
開車出來比對
不是比誰快慢
就是圖個真相
這年頭的科技環保車
有時真的是有改後居然還跑得比原廠慢....(見過很多次)

我工作的性質上
常常有測試的項目
所以測試對象的好壞
真的很難逃過我的眼睛
只是有時有些東西是很主觀的
例如人機介面設計
你不上手不見得別人也不上手
單純習慣與否


但我要強調的是
好的測試
就是要科學化
要交叉比對
要反覆比對
要不斷累積數值
要不停的親自去做
而不是道聽途說
人云亦云

自己找出的真相
也許花費很大
也許一點意義也沒有

至少是一個態度問題。

像館主當初改卡鉗時
我就說沒太大必要
是找自己麻煩

但館主之後為了找出異音問題
花大錢買了其他盤子去比對
這出發點絕對是值得肯定的
(不過,還是少比了一項來令啊
哈哈 但也沒差了啦 哈哈)

總之,只是希望有花時間看這測試館的人
也能不要花冤枉錢
走冤枉路啊!!!

要就一次到位 不然就搞大的 提到...

講別人都很容易
那我就來講我自己吧

1994年 小弟我剛考上駕照
就曾經開了一台當年就已經是
老車的福特金全壘打
(手排1.6 單點噴射 90匹馬力)
在中橫的一些怪路上開個一百四一百五
這速度沒啥了不起啦
但那車很老...
整台原廠又爛
輪胎是165/70-13
真是年少不懂事
不知死活
(而我在有駕照合法開車前,
國中就偷開家裡超超超級老車上路,也撞過..
所以拿到駕照後已經是會開的了。
但我不是來炫耀這些啦....要說的是在下面)

而車主是我長輩親戚
他會借我開是因為他知道他車老
不怕我亂搞,
也知道我高中時就改機車
對車輛機件有概念...

但他日後每次看到我家的老車
又被我們兄弟拿去東改西改後,
總是很苦口婆心的勸我們說
不要改,沒意義,自找麻煩...

他當年是成大航空出來的
跟我講這些話時,他已經四十幾了
主要工作是修飛機的噴射引擎
是國內某倒閉航空公司的總經理
都是去西雅圖找波音買飛機的...

他可是在大學時代
物資缺乏的民國六零年代
就改車改很大...
而且他是自己土法煉鋼
動手改車的
例如
自己擴缸
自己調化油器(這點沒幾人會了 而且很難)
重點是
他拿得到航空用油給車吃
(跟我上面寫的超級汽油差不多...)

而這種玩過很大的人
卻在我年少時一直跟我講說
『不要改,沒意義,沒效果...』
說我這樣都是改些小東西
永遠都是門外漢...
沒大用且只會有反效果,
不然就乾脆直接改大點,
一次搞點大的...
不然都是枉然...

只是那時我經驗與教訓不夠多
那聽的進去....
想改大的也沒錢
只能繼續動動些入門的小東西
不斷的去驗證錯誤觀念
導致的悲慘結果...

直到後來,
我開始都在勸人不要改,沒意義沒效果時,
我才恍然大悟,
終於理解他當初跟我說這些的意義.......

而且他這種人也是一台車
開個十幾年才換
完全能符合跟我現在常跟人說的
『能養好老車才厲害』的論點...

老車毛病多啊
能『搞定』一台老車
學到的東西保證馬上有深度出來

講古完畢
不知道看官能不能理解
要就不要改
要就真的落下去改很大的論點??
千萬不要不上不下啊!

價差也太大了吧 提到...

http://news.u-car.com.tw/news-detail.asp?nid=9135

好奇怪的設定
三點六沒有三百匹已經很遜了
還比2.5渦輪要低
那買3.6幹嘛?
假裝前置保時捷嗎?

不過居然給了電子煞車
與斜坡輔助

至於輕量化六速手排不曉得是啥

而只有265匹卻給到255/45-18的胎
會不會太誇張..

只是
美國售價還真便宜...
給這麼多還不到兩萬八美金...
換算下來大約92萬
比十年前國產218匹 2.0 五速205/50-16老鯊
還低
真生氣...

一定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提到...

剛花點時間研究了一下
最奇怪的是
不管是頂級2.5渦輪
還是3.6的"遺產"
給了皮椅、電動副駕駛椅...
高級音響 DVD導航等...

但就是全都沒給
『霧燈』...
好怪異

但高級一點的"外背"就有給...

Stan 提到...

那個中控台
真的是一整個TOYOTA啊

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SUBARU那種呆呆的感覺
起碼一看就知道是SUBARU

測試不是嘴上說說筆下寫寫 提到...

http://forum.u-car.com.tw/forumdetail.asp?page=1&forumid=94343

有人寄給我這篇
『HONDA Civic Si HFP避震器』看

不過就只是原廠提升版
(SPORTS運動版就是輕微提升版啊,又不是RACING等級的競技版)
寫的好像很神...
美金六百...
不含運費
換算台幣都要快兩萬了

但隨便買個台製高低與阻尼可調的
都比這種原廠固定式要"好玩"又實用(不過壽命就不一定了,這是實話)

像我下面那些回文就會有點擋人財路喔....
(看完後若不相信我的論點者,有種拿去轉貼。但不要說是我寫的就好,我沒意見。我頂多願意躲在後面幫忙代筆筆戰,哈哈)

而且那種公開討論版內
扣掉充斥程度差、不懂的人太多
真正有實力的都懶得回之外,
最主要的還是怕發生筆戰,
浪費時間跟觀念還沒提升的人溝通很累的...

所以多數的回文都是只會說讚....
(沒辦法啊,不是我臭屁,是一群看的人程度也差,無法輕易
找到破綻與問題...)

別的不說
我前面提過
千萬不要有個迷思
『原廠高等級的版本用料
裝到低等級上的就是好的改裝...』

首先拿一般迷思來舉例
例如
美規Si是手排版
外加造型與用料
前面的引擎重量就跟台規不一樣
再來,
Si是沒屁股的雙門車
屁股短又少兩扇門的機構
前後配重設定根本就與四門的大不同。

要裝當然可以裝
畢竟位置與孔洞都一樣,

人家原廠改裝品可是反覆測試,
只為了能在適用車款上,
達到最均衡的效果。
但裝在不同款的車上會好...
就真的有鬼了
不然原廠幹嘛不出一個型號之後
給所有旗下車款用,
人家原廠改裝品的招牌是寫假的喔
此外,
SI的原廠胎尺寸與寬度
煞車強度與前後配重設定
都跟台規不一樣
拿不同需求的來說會好用...
這種腦筋真是充滿迷思...

然後,文內照片有寫
是給"四門版"的用
但沒寫是給哪種四門版?
(1.8/2.0? 文內沒寫該實裝車等級,但看得出來是1.8款)
光引擎不一樣,變速箱不一樣
配重就不一樣了..
所以這樣改一定是好事嗎?
很難說,
主要是因為國情習慣設定差異,
這點之後說。

此外KYB也沒啥啊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台灣也有KYB原廠啊!
還反銷回日本...

然後,真不好意思,因為正好有用過GR-80
這條國產胎是沒到很強
(文內也沒寫是國產版還是日製版,兩種都有)
但我看照片內是原廠2.0的16匡

文內說跟PE2比,感覺比較軟...

廢話,寫那個PE2又搭無限避震的
一看也應該知道是誰...
若沒記錯
人家是17匡
扁平率45的胎壁,
再怎樣都比205/55-16要硬...
這樣寫出來的文字,
除了充分暴露這文章作者的程度很低之外
這樣的文章可信度又有多少
唉.....
另外
也是另外一個迷思
認為M牌輪胎就是好...

很抱歉
因為這兩款胎都玩過
所以個人主觀經驗
若同尺寸的胎來說
M家的PE2
在乾地
是比B家的GR-80要好
但扣掉售價、 噪音、耐磨、排水等全部相關考量點之後,
絕對是GR-80划算。
光售價就差很多了。

此外,胎壁硬度也差不了多少
都是偏軟的,
PE2一點也不硬。
文內寫會折胎
根本是扁平率55很高所以,
胎壁也高,要折胎很簡單,
不用開多快,自然就會變形...

能把45扁平率的開到折胎才需要一點速度。

至於下坡推頭,若扣掉輪胎因素,
單純是懸吊配重設定的比例,
例如前面懸吊負擔的比較多時,
或後面太硬時
容易推頭也正常...

很多車主認為改了避震器就是好事,問題絕對不在避震,
所以把責任全推到輪胎上...

要知道美國都是搞直線加速
習慣的設定是高速直線穩定設定,
若這組避震的設定也是走高速派的話
山路推頭就沒啥好說的...
俗稱『設定不對...改壞了..』
端看車主要不要承認罷了...

此外,車身只要一降低
(彈簧都短了,車身若沒低也怪)
車體重心只要一低,
高速變換車道本來就會有穩不少的感覺。

加上彈簧行程短之後,
側傾可發生距離變短
會給車主更多的信心(與錯覺)
自然會覺得車體動態穩不少
(若不穩的話,改避震幹嘛)
所以這是必然的結果。
只是高速穩不等於過彎(山路)快,
這也是改避震後的迷思喔


文內寫的更好笑的地方是
能把後輪開到『後輪跳花』...
首先也沒寫是哪款胎
有些胎本來就容易跳花
而且若是原本前輪對調到後面
說後輪跳花也沒啥
再者
跳花跟開的快慢也無全然正相關
扣掉胎皮品質之外,有時是:
胎壓、胎圈平衡、載重、煞車習慣、懸吊設定等...
尤其是當後輪煞車有容易卡死的現象時,
後輪跳花一點也不難...

這也可以拿來講說表示自己開的快...
(況且照片是不會騙人的,
文內照片中的輪胎,不要說胎壁,連胎肩都沒有操過後的痕跡,說有快...太無說服力...)

所以,真正的『測試』
是要能讓大家相信
真金是不怕火鍊的
不要怕比較或批評,
不然
很多時候網路上的文章
都淪為所謂的『開箱文』
只是寫好玩或寫愛現了...

這就是我寫這篇回文的
主要訴求點!

我還是沒火湖 提到...

報告館主
您要小弟看的東西
小弟看了

您真是浪費小弟的時間
並欺騙小弟的感情與期待
先是害小弟要裝不同的不饒蛇之外

一看
裡面的重點文字才一行
且跟實際狀況或速度都沒關
幾個字就帶過去了

雖然幾乎都有來歷
多數帳面兩百起跳
(不管是PS還是$)
可是當稀有、經典或罕見為多時
應該都是去逛大街吧
不然有萬一都很難處理

重點是
別的不說
當阿富有過的那些也是某種經典都沒出現時...
應是展示外觀的任務為主?

日幣有升值這麼多嗎 提到...

http://news.u-car.com.tw/news-detail.asp?nid=9157

媽喔 這價位有沒有搞錯...
但館主的某位非敞蓬不考慮的
家人可以考慮了

至少帳面上應該可以跟某暴力車玩一下...
而且還多一速

http://news.u-car.com.tw/news-detail.asp?nid=9058
不過之前說兩百六

剛剛說到多一速
我沒認真查某車六速手排歐規版的終傳
但知道日規2.0版的這一代308匹的是
是配3.9的中高速取向

而上一代日規的是4等級
不知道台灣賣的到底是啥等級

胡扯完畢

裝這不算改 只是瞭解車況 提到...

這裡在多說些專業點的觀念:
最近不是有在賣那個
小小的監控顯示器

可以從原廠電腦內看到
水溫、轉速、車速、進氣溫度
與節氣門開度的小東西嗎

這種東西很實用
別的不說
光從原廠感知器內能看水溫
就比裝任何三通後的水溫表
要實際也不用怕漏水

我家十年前就花大錢買了一個
裝在老車上
在那個接頭都獨立未整合的年代
只對應一家車廠一些車款
顯示幕都一樣
但給本田給豐田給日產的接頭都不能通用
而且只能看車速、水溫、
節氣門開度電壓、噴油負荷等等而已。


但這種東西更實用的是
可以看進氣溫度
(前提是車子內,原廠要有感知器)

不是有很多人在改
強制進氣管或
高流量濾心
那些白癡東西嗎
(日後再寫 真的沒用又傷車的原因)

但至少裝了這種可以看進氣溫度感知器讀到數值的小東西後

可以從改之前
與改之後的溫度差異
去判斷是否真的有效....

不過
很多人有一種迷思
以為進氣溫度低就是好事
其實這說法也是有盲點喔

若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下,
差不多的大氣壓力環境下
的確通常進氣溫度越低
馬力表現越好

但大家別忘了
主因是
氣溫越低時空氣密度越高
含氧量越高
NA車的環境下,
空氣越多
噴油量又正確下
(不是空氣多就一定是好事,
電腦程式的好壞決定一切)
的確馬力表現較佳

但若只看空氣溫度這一項的話
你跑去高山上
氣溫一定低

高山氣壓也低
空氣稀薄
含氧量差

所以 就算進氣溫度再低
馬力還是很弱啊

(若開車開上高山後
也對汽車的高山症沒感覺的駕駛,
可能就不懂這篇要說的是什麼了...)

講完了
並希望大家都能養成記錄各種數值的好習慣喔!

(明天補講節氣門開度的重要性)

身份地位要能搭得上啊 提到...

報告版主:
這小玩具本身就沒讀取
增壓值的功能
所以不具有任何代表性

另外版主的可是都進口名車啊
何必用這種國產的鳥東西

當然是要用純日製的啊

但真的感謝科技進步
之前SCANGAUGE
那種六七千高價的東西
終於等於降價不少
雖然兩者功能有差啦
但真的能看到
與具有重要度的
還不就那幾樣

我倒是會找小胖借測一下
喜美八代
看讀不讀的到
比較實際

一事相求 提到...

請教館主:

小弟我週四晚上十點半,
騎小機車走中正路往重新路
從過化成路口IKEA開始加速
要往台北中興橋方向
到經過加油站,
上次吃海產那
表速有超過一百了

然後後面閃了一下
似乎是海產店那的人行道方向
有照相機

地頭蛇你有注意過嗎?
湯城對面會有警察臨時
擺偽裝嗎?

這條路我以前很熟,常騎
都沒遇到過流動啊

還有今晚到處臨檢
新海橋板橋端

中興橋下橋.....

不知道在搞啥....

慘了 沒啥收入還要破財.....

Stan 提到...

沒相機
有偽裝的也只會在湯城那一面

另外一面 路太爛又太小
沒人會像你一樣用WRC的速度衝過去
警察擺在這也沒啥賺頭

小麥 提到...

嗯...中正路不好走~
要騎快可以走環河~~

樓上唸過輔大和統計了不起喔 提到...

台中永和人裝熟喔....
你幾百年沒去過新莊了啊?
上班還摸魚回應
哈哈

但我騎車避免走環河啦
因為萬一摔車彈到對面
沒有分隔島
會直接被對向碾過
或是因對向跨線超車的
狀況比較多,危機較大

中正路或中山路那種省道
雖然固定桿很多
但好歹有分隔島
機率少一點啦

只有那根越硬越好但要夠長與久 提到...

看了他人的產品測試心得文章後

不是我要臭屁,
沒事真的要先多來這邊看,
且要還要看懂敝人寫的東西。
能吸收這些字字珠璣後,
就會瞭解功力的差別哩!


主要是該文內寫到換避震器後:
『跑山路幾乎沒磨胎側....』
這是能解釋啥啊.....

這表示案主並沒先來這裡看過小弟先前的拙作....
而且文內也充分暴露出一般等級觀念者的迷思:
『懸吊硬就是好....』

先從輪胎沒磨胎側這件事說起:
『沒磨』不代表是避震支撐好
更不代表避震極限高!

因為,在輪胎這個條件沒變的
情況下
(換避震時應該沒換輪胎吧?我不確定)
其實只要速度能到,自然車身
產生的偏移量也夠大時,
才會磨到胎壁。

不會磨到的主因其實是:
因為車身高度降的太低,
所以產生的側傾變移角度不大,
故車身重心移動較小,所以比較不容易讓胎壁跪下來,
產生所謂的折胎(磨胎壁)。
但是,只要速度夠快,原本會吃下去的輪胎過彎角度,就還是會讓胎壁跪下去。

若看得懂我要說的意思,
就會明白:
其實『沒吃胎壁根本跟避震支撐無關』,反而是『整個車體能產生轉向的角度變小』了。

過硬的避震是會讓車子轉向不足、
拼命推頭的,
若車上又有加裝很多連桿類或結構桿類的東西,
更只會讓車體剛性過強,
越發加深了轉向不足的情況。

看官要有觀念:
車子彎中穩,『不等於』過彎速度快。
試想,輪胎沒換的前提下,原本能發生跪胎的速度與轉向角度,現在不產生了。
不就表示出:在彎中轉向的角度與速度並沒之前要來的快啊。
而非鄉愿的以為是硬懸吊提升了輪胎抓地力與胎壁等級....沒有這種事啦!
只有越好的避震越能突顯胎的不足!

若有認真看我寫在館主這前兩篇中的人,
就會記得我說過,館主的車換避震後,
在山路上『很頓』.....
扣掉館主的車有VSA之外,
該文的車並無VSA機制!
所以我現在想想,
上次經驗有可能也不是VSA的干預,
根本就是懸吊過硬(還沒調好設定),
所以拼命推頭。

之前我也說過,換高低軟硬可調的懸吊後,
就是要拼命測試,找出最佳設定。
可是太多人迷信,裝上去就是好,就是有用,
就顢頇的沒去反覆嘗試找出最佳的山路彎道設定,

且還是很淺的只在看,
最軟與最硬時的坑洞彈跳感.....

這就是我所謂的本末倒置!

要舒適就不要改,
改了之後犧牲了一切與舒適有關後,
就得要追求速度最大化。
可惜的是包括館主也沒測試就放棄啦,
也少了一個讓自己感官加強與深度提升的機會.....

另外,因敝人很久沒看到該文中的車子,
去年看到時我記得是PP2
可是有別人文中寫是PE2
不過不管是PP還是PE,
敝人親身的感受
M牌的胎壁都算不夠硬,
歐洲胎還是有舒適考量。
故要跪胎並不難,
除非是PS。

而且我看文中照片比較像是I-PRO?
(照片太小不清楚,其他篇內也是都沒特寫)
若是的話,不好意思I-PRO我就更熟了,
這胎壁算偏軟等級的了,
比PE2/PP2還要軟

不過一般熱血的駕駛,我倒是會非常推薦這條胎,
真是便宜又好用!

所以案主的輪胎說不會磨胎壁,
因為不管是啥胎,
都是屬於胎壁軟的胎拿來當案例的話,
對強調避震器的支撐度來說,
並沒有一個較強的公信力。

我說過了,避震器一硬,全部的伸縮重量移轉,
幾乎都落在輪胎上,
所以我常一直說,換避震後,
好胎會非常重要,不然反而容易出事。

繼續說明這個案中,可能不磨胎壁的原因,
除了轉向不足之外,
車高設定『很低』 與懸吊偏硬(伸縮距離短且反應快)時,
其實是讓車體的重量會更平均的分佈在前後輪之間。

例如原本原廠軟懸吊時,高速下坡轉向,
因懸吊行程長與車高較高,
下坡時幾乎全部的重心與重量都落在前輪,
後輪會浮起來的比較高,因此接地面與重量負擔低。
多數後面的重量都移轉到前輪去,
前輪負擔大,自然轉向時容易跪胎....

問題是改低車身後,後輪不太會浮起,
能有效的負擔車重之後,
前輪負擔也低多了,
自然轉向時,胎壁要承受的重量導致發生的變形量低很多,
就不容易發生磨胎壁的現象。

這樣乍看之下,四輪平均負擔是件好事?
表示車體彎中的穩定度高多了啊...
怎不是好事??

但是,這又是一個錯誤的感官迷思....
以為彎中穩,彎內速度也會變的很快...
這並不一定喔!
有時只是四輪穩穩的抓住路面又沒側傾,
故其實只是『同樣差不多的彎中速度』,
但因車子動態較穩定,就以為有比較快,
或之後能用更快的速度丟進去彎中,
殊不知要是車體都已經有轉向不足的現象了,
還加速丟進彎中只會釀來慘劇......

此外、後輪負擔大,表示後輪抓地力也強,
當前驅車後輪抓地力過強時,
轉向不足的嚴重性就會更明顯,
整個車體動態會非常頓,
在推頭連連之下,
你前輪實際產生轉向角度一變小
(這角度並非是你方向盤打的角度,
為什麼說推頭,就是你方向盤打的角度跟預期中的不一樣,
實際轉向角度跟預期發生的比較小時,
就是所謂的推頭)
這樣進彎之後根本轉不過去,直直往彎底衝,
多危險,且根本無法有效修正...
前驅車此時重踩煞車更會發生無法預期的轉向結果....

而輪胎過彎轉向角度小,自然要發生跪胎就難啊。
(除了懸吊過硬,我也說過推頭代表輪胎抓力不夠,
尋跡性不佳。)
所以避震與輪胎的搭配之後,說磨胎壁的問題
這又是雞生蛋、蛋生雞,環環相扣的狀況。
不是單純能從不磨胎壁就可以說避震好。

所以不是我愛臭屁,
或看誰都不順眼,老愛找麻煩,
說人家不好之類的...
主要是累積摸車的深度夠不夠....
隨便看看人家寫的文字,
就可以輕易抓出問題點來,

人家案主寫個避震測試的心得文字
還沒我這裡隨便寫寫要來得多。

雖然我寫的也不見得全部都對,
但至少花時間看完且有看懂的人,
應該會認同我說的出發點及疑點吧?
故能質疑的點應該不多...
不過我很歡迎大家提出疑問,
這樣互相學習與求進步找真相。

畢竟這台車我也沒開過
有時會淪為個人預先過度主觀....

只是基本觀念是:
避震器絕對不是硬就是好,
上山路拼速度時也不是調到最硬就好,
真的夠快,反覆測試瞭解車子極限時,就會發現,
往往最硬的設定反而不是最快的

正確的玩車方式是,找定一條山路,
跑得很熟,知道整體時間與某幾個彎的可進彎與出彎速度。
看原廠時的紀錄
與改後的紀錄比較。
改之後還要再看不同軟硬高低設定時,
成績上的差異。
這樣才是真正科學的確認產品功效與好壞。

不然都是個人心理感受,
加上主觀認為改了就一定有效,
輔以『硬就一定好的迷思』...
都不是真正的玩車態度。

我常說的,很多時候真相讓車主不敢相信。
但遇到了就知道,
改過避震器跑不過原廠的也是常見的事
(也要扣掉駕駛因素)

別的不說,先跟各位說一下,
沒遇到前比較難理解的一種狀況:
例如:前輪驅動車,有時前輪改過硬或過軟時,
因為前輪會不停的上下彈跳或搖晃
(軟硬都會有彈跳問題,但模式不一樣),
在一些充滿小小高低起伏導致車身彈跳的山路或高速路面時,
前輪的彈跳會讓輪胎與地面不是一直接觸的,
所以會影響動力完整輸出,進而影響加速性。
甚至彎中速度與安全度,
這種狀況有遇過且能明白的人,
就會知道所以過硬或過軟都不是好事

不懂的人,去把前後輪胎壓打很高,約38PSI看看
大概就會懂了吧。

當然後驅也會有一樣的狀況啦,
拿前驅只是一種舉例。

先說到此,大家眼睛也該花了吧....

變數總要先剔掉 提到...

看了自己寫的之後,
想到補充一下,
若用一般胎壓如32PSI時去跑山路
說會磨胎壁,

而換懸吊後,先打到35PSI後再去跑,說沒磨到胎壁,
所以表示懸吊變好,
或輪胎變好!
是一樣沒公信力的。

科學玩車就是要先排除
所有變數!

軟胎壁是可以用高胎壓去偽裝,
但也將導致胎面要的彈性
與緩衝消失。
等到胎皮抓不住、滑出去時,
車主就會明白,
這種硬都是假的
跟吃威而剛是一樣的!

先看他量產上市後吧 提到...

報告老大:
您說的那兩個表,

左邊的不用懷疑,是真空/增壓表
右邊的看似油壓...

這是台灣大廠出的啊!
下面兩排液晶可以同時顯示
其他兩個監測值,
如水溫、油溫、排溫、電壓等等
以及其保留峰值及設定超過警示

之前看都是走另外裝感知器
的方式。
但他寫說要改軟體,
表示應該有在處理
脈衝訊號解讀方面
有可能是走吃原廠訊號方式
但還不夠準確吧!
你自己參考一下

這樣看來2.5的紅線轉速也不高
不過渦輪車不要有
拉高轉逼馬力的迷思就是了
那是小NA
尤其是本田基本教義派
才會迷信的老派堅持...

洗香香等你唷 提到...

請教館主
週五深夜10點多 十一點多
到半夜12點多
找敝人何事

不好意思啊
剛在騎車亂跑
然後12點之前去中油排隊加油
等半天

我並非貪圖0.9元的價差
畢竟才五公升 差異很小
浪費時間根本不值得
況且我週二去全國加
還是省2.1元

但問題是
我騎到沒油了
不加不行

所以剛剛12點半時
我在洗澡啦
洗完才注意到...

阿炮 提到...

報告子凡兄

12:30我和老大正在湯城大門口啦!!

老大可能是想找你一起出來吧

順便幫我看看老K6該進步的地方

呵呵

不過

已經裝了老大的胎圈一個禮拜了

該交心得報告了

還有好多問題需要子凡兄幫忙

不過

要先睡了...

大家晚安!!

不早講 我12點半才離開新莊 提到...

炮哥您老大才不管你啦...

搞半天
他問我是別的無聊事

八代不是K8 提到...

K6理論上沒啥好進化的啊
只要引擎正常
(管他原廠不原廠)

山路隨便跑都可以海放八代
但高速公路就不太可能囉
哈哈

油錢多真好 提到...

這裡又要再度提一些
觀念與迷信的東西囉...

先前提到過OCTANE BOOSTER
這種東西
其實也只是適用於古代非電腦車
的東西啦...

雖然我有提說
館主最好先去找高級無鉛汽油

但我的原文中有寫到是:
『真要跑時』...

一般情況下,現在的汽油車
不管有無渦輪
是否為10以上的高壓縮比
電腦都會自動偵測
燃燒與爆發狀況
決定點火時機與噴油量...

但原廠電腦內的值
是有一定對應範圍內的,
平日不跑、市區塞車、高速巡行
的情況條件下,
用上了有添加『添加劑的汽油』,
結果還是會跟
適合吃92的車硬加98一樣
不但不會比較快,
還會積碳連連。

因為燃燒溫度與工作環境不對...
只是燃燒不完全啊!

更何況我說的真要跑
不是高速公路跑個一百八兩百那樣
是說不斷的保持三千轉拉到
六千轉以上那樣的山路狂呸。

現代車馬力大,檔位多,
齒比疏。

很多車跑兩百轉速也才
四千而已啊!
對引擎根本不算嚴苛...

加上現在電腦車保護周到,
但也搾乾動力了..
所以並不是加了好汽油就能逼出
更多的馬力。

是以前的老車因外在條件不好。
設定比較保守。
只要用外接電腦調過點火與噴油的設定後,加上好的汽油,
可以逼出非常多馬力...

現在車光是電腦不能調這件事,
就已經沒法逼出封印的馬力。

說要吃好點的汽油,
也只是為了台灣夏天炎熱的天氣。

這樣說吧,
我的小機車壓縮比是吃95跟92都可以。
但我冬天時就吃92,多少省一些油錢,也可以讓缸溫保持比較高。

但夏天就吃95,畢竟缸溫已經很高了,所以汽油要耐高一點的燃點,不然我的用法,比較容易敲缸..

然而家裡那顆TU5JP4
原廠壓縮比11
手冊內建議吃98
平日也乖乖吃98
去年油價很高時,
我有一次無聊加95
結果就真的給我跳出故障碼...

而老的GA16DE
壓縮比9.9
正好是吃98的臨界值。
未改電腦前測試過,
吃98與95
其真實表現,吃98確實有比較好一些,但差異並非很大。
但吃98時,一般塞車時,
水溫的確比95高,
並非好事,所以若不飆不吃98

後來改電腦後,因點火提前很多,
配上冷火星塞,
所以非98不吃。
而水溫也一直偏高。
但那時就沒試過95...

後來車子老了,淪為一般代步車,
電腦設定也沒調回來喔
但省錢就直接加95
也沒出過問題.....
結論,那時老車改電腦後吃98
也算是迷信,
浪費不少汽油錢...

所以用汽油也沒啥好絕對,
看車子的引擎設計與理念,
以及自己用過後的心得去調整。

講真的,對應六十公升要三百元,
等於汽油一公升多五元...

拜託,沒這麼貴的汽油需求啦,
又不是小排氣量的NA車改裝車,
因改超高壓縮比,下場比賽要用。

去裝個排溫表與水溫表後
再看添加與不添加的差異,
就會知道有沒有用啦
我現在講再多都沒意義
反正沒試過大家也不知道...

至於OCTANE BOOSTER
我若真的要用
也只是對應60公升
不到一百元的東西吧

另外、補充一下
其實這東西有時根本就是寫
『燃燒室除積碳劑』
但加了之後慢慢開
尤其是冬天寒流來時,
反而會累積更多積碳喔
不可不慎...

積碳才是真正的大敵 提到...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玩車是要累積非常多的經驗
以及正確觀念...

前提是
要先瞭解其工作原理

渦輪車不是永遠都是帳面
那樣的馬力/扭力輸出
而是當渦輪開始正壓(增壓)後
才能逼出來的。

所以在渦輪達到正壓前
(通常是兩千五百轉到三千轉之後)
就只是一台正常排氣量的NA車
而且相對於一般同樣排氣量的車
其馬力還要更弱些,
主因是為了增壓後的高壓縮環境,
渦輪車的壓縮比是比較低的。
所以在NA情況下,
馬力是比較同排氣量NA車要弱。

因此,開好渦輪車也是很挑技術的
若駕駛習慣不是拉高轉
或是用車環境走走停停
不但更耗油(一直無法增壓時,
低壓縮比本來就耗油),
此外燃燒溫度不到正常高溫,
還會累積不少積碳之外,
不持續增壓並非會延長引擎壽命。
尤其是燃燒溫度沒到的話,
觸媒內積碳嚴重,
堵的更嚴重。
(渦輪車的觸媒有較NA車的耐高溫,故相對低溫時工作效率會較差。)

寫這些是幹嘛?
所以....
若不是有改大渦輪子,
或提高增壓值的情況下,
用原廠建議的汽油就可以了啦...

另外,
之前我不是寫過NA車改排氣管太通的,回壓太低,
會有廢氣回流燒汽門的可能性嗎。

渦輪車更要注意,
改大直通時,瞬間增壓與高轉增壓
是會比較快,
但若車主駕駛習慣不好,
會高轉時突然鬆油門的,
運氣不好,渦輪軸承遇到累積
廢氣溫度過高時,
是會燒軸承,
甚至渦輪就報廢的現象,
因此改排氣管不可不慎,
駕駛習慣也要注意。
不過,這些都算是特殊案例啦,
一般來說不太會發生...
但遇到就只能算自己倒楣囉...

不要以為已經有渦輪車
吃油兇的心理建設,就足夠了。
要知道吃的油越多,
相對產生累積不必要積碳的機會
就越高啊,
燒的越多..
堆的也會越多....
千萬要注意喔!

沒有差速器還得了 提到...

這年頭玩車的人
程度太差已經不是稀奇的事了..
程度差又愛發言
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不是罪過

不先做研究
就先『開砲』
這現象實在很糟糕
尤其是開某些款車的
特定族群為多...

這現象很有趣
過去這些車系
均是國內改裝車內的大熱門
但那都已經是過去的車款...

當年多少車手,下場比賽的
還有多少店家
累積獨門經驗的
在現在網路年代中
卻沒有發揮更正視聽的效果

原因可能幾個
1.賺大錢去了、事業大不想理了..
2.妻小大了,要顧家庭。
3.不會用網路
4.文字表達能力不好
....
當然原因很多
也不關我的事
但...
看到轉來的這篇文章後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1&t=1048357&m=f&r=2&last=11873361

真是快哭死
程度之差,跟上次說離合器
是控制前後輪煞車的說法
一樣令人傻眼,
更傻眼的是
沒人跳出來更正...

首先
每台四輪車都有差速器
不管是前驅
後驅
還是四驅
只要是平行驅動輪之間
就一定有差速器,

而現代點的四驅有三個而已...

這裡的誤謬之一是
把原廠就給的一般差速器
跟所謂改裝的『限滑差速器』
LSD給混淆了
L是限
S是滑
D是差速器

LSD又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
這裡先不說

但該文三樓內的作者
用很輕蔑的口吻回應
真是令人更想笑他....

不懂愛裝懂...

但誤謬之二是
四樓的寫
自排變速箱...
這也是可悲啊
因為不管是手排還是自排
都有差速器....

但他更大的錯誤是
差速器不是分配力量給左右傳動軸

有LSD的才算是分配力量

原廠的差速器只是
調配左右驅動輪間的輪轉速差

不算有分配力量的功能
所以原廠的才會因為一輪
遇到空轉後
不會分配力量給還未空轉的輪


什麼叫做我常說的『太淺』
就是這些不懂還拼命回文
而且還回一堆錯誤資訊,
更自以為是與自認為懂的...

唉...
最後
通常差速器的異音
是金屬聲扣囉扣囉為多

這篇文章發文者也沒寫
車子的里程數
輪胎尺寸與胎皮
是否改避震過
有無定期換自排油...
就叫人家抓問題
也是很不負責任的啦!

(真的不是我愛臭屁,
又是一篇簡單的文章,
讓我一看就會發現一堆問題,
隨便寫寫也比這目前該文內
的這四篇文章
加起來的字數要多....)

總之,若一款車玩的不夠久
摸的不夠深
遇到問題太少
累積知識太淺時
就是會有這種問題
所以我常說
玩老車好
才會學的多...

五股有兩個出口 搞啥啊 提到...

剛剛寫完上一篇之後
一時熱血
出去跑跑

今晚幾個大點
警察臨檢多

於是走了趟五股八里的
新快速道路。
看來都沒人,適合清積碳...

重點是
因為沒人
所以在上面玩了高速麋鹿動作

回來後,關電腦前。
想到應該要補充一下:
車主沒事一個人開時
若路況允許
應該要多做麋鹿!
(載人的話會被罵死,或吐在車上,自找麻煩...)

因為這是培養瞭解車子動態
的好方法與基本功!

一台車改避震之前,
車主若常做麋鹿,
知道原本原廠的反應後

改了之後的測試心得會比較準,
因為會有個比較基數。

反正麋鹿多做是不會迷路的
請放心!

裝啥低溫水龜啊 歐系開的算早 提到...

週日拿到先前說的台製
小玩具後,就開始認真測試
困擾我多年的謎題。

不過,首先抱怨一下家裡的車,
04尾第一批的居然是比較早期
的電腦。
結果仍是讀不到進氣溫度與節氣門開度。
只有水溫、時速、轉速
有夠無奈...

不過,按照過去老車的經驗
光是水溫就要研究半天了
而且本來就只是要看這項為主
所以也只能認了....

但,整天吐人的我
可是具有實驗精神與行動力,
馬上去找對象研究

結果就是發現
這個版上比較多的『喜美八代』
也是一樣...
只能讀到水溫、時速、轉速
好不到那去...

跟拍賣場內寫的不一樣
http://tw.f4.page.bid.yahoo.com/tw/auction/d39497369?u=ds1821chipset

但更慘的是
上一代的03 ALTIS什麼也抓不到...
http://tw.f2.page.bid.yahoo.com/tw/auction/b47692837
跟他賣場內寫的還是不一樣...
『例外』實在太多了
開發廠商真是不夠負責....

總之,等到累積夠多的數值後
才有日系與歐系理念的比較分析

不過還是要再度耳提命面
千萬不要裝啥『高壓水箱蓋』
那東西一點意義也沒有
此外,『延時熄火』也是
現在太晚了,改天再說
反正真理就是:
裝這些都是在害自己的引擎而已...

輪胎店倒後只能靠自己 提到...

另外,
昨天麋鹿後
認為前輪抓力有問題
跟老哥抱怨後
剛樓下自行前後對調。

調完之後
剛出去跑跑
果然前輪用上先前的後輪,
抓力恢復不少...

原本前輪在16個月的時間內
也只跑了1.7萬公里,
並不多
而且這段期間內沒啥大飆
但這樣就磨掉了約2/3
看來RE-001的壽命也不長
平均磨耗下,
大概只有2.5萬吧

不過
最慘的是
對調後
前輪開始嗡嗡叫了,
看來原本後輪還是有
被重踩煞車給磨不勻了...

老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提到...

版主...
『什麼過太爽...
還可以到處跑...』

很累的耶...

此外,也花掉我三百多塊
98油錢哩...
(我還分兩次加,一次六公升自助
一次五公升...
沒辦法
我迷信超低油量比較好跑....

開玩笑的啦...主因是週二全國
有降價優惠,得撐到週二再加滿,沒想到半夜跑掉太多油,不夠老媽這兩天上班,所以只好再補加一次...)

而且飆回來之後還要自己洗車...

但話雖如此...
也是沒辦法啊,
因為愛吐人家是嘴炮
就只能如此事必躬親
好找出真相...

DIY往往是自找麻煩大災難 提到...

發現這裡都是我一個人在唬爛
且字數又臭又長

版主又遲遲不開新版
我還是少寫些字

簡單說一下
不多解釋
看不懂的再問

1.吐我自己:
玩車夠久的會知道
後輪懸吊若偏軟
容易讓後輪變形
(這個軟的定義要看人與車種)

我明知這事實
也知道前後對調是錯誤老觀念
(要看胎啦)
但為了想省新胎皮的錢
還是硬幹!

結果雖然用上沒磨開的後輪,
是有得到想要的抓地力。

已經變形、不平衡的後輪,
也帶來嚴重的運轉問題
所以
真的不要去對抗真相與事實
都是找自己麻煩

結論一、
不耐磨的胎
要就堅持真的不對調...
就算後期抓地力變差,
還是硬撐下去...
(我摩托車都這樣堅持,
變形還在用...
結果因此摔車...哈)

要不,就是提早對調,
不要撐到受不了後才對調。
因為磨損與前後差異實在太大了。

現在只能先等磨一段時間後
再觀察狀況。

結論二、
所有性能好胎都有個問題
就是胎紋深度剩1/3時
效果就差很多了。

這理論是因為,
一般普通胎,全新時表現就SOSO
也不太會去操,
一操就失控。
但到快沒時,也還是一樣,
一操就失控。
所以比較沒性能衰退的比較感。
但偏性能胎的衰退程度就很明顯...

結論三、
好胎難尋,取代又快,
像我又不是胎耗損很快,
平均三四年才換一次胎
難得找到某款好胎後,
下一次要換時,又出後繼款...
一切經驗又要重來
何必太認真哩哈哈


總之,
又要再說一次
玩車的觀念進化與深度累積,
就要從
『肯認錯』開始
例如,我承認,
昨晚沒事自己對調
是找自己麻煩...

但這樣電瓶壽命又會變短 提到...

館主吐我到處跑,
其實我只是研究水溫為主,
與怕自己DIY換胎,
螺絲沒拴好等問題,
故上路晃晃,
沒啥大操....

因為被吐,所以把我寫給他人看的心得貼在這:
(畢竟貼在這沒意思啊)

吸吐第一格水溫燈到第二格
開始亮起,大概是70-73度之間。
70度以下不會亮水溫燈。
(吸吐的水溫表是六顆燈號表示溫度狀況,一般工作下只亮到第三顆而已,一點意義也沒有...)

風扇大概是87度開啟,
降到82度時停止。
比仙草日系91度要早開。

但目前最高有到94度
畢竟今晨外面很涼,
只有20度左右。
加上我也沒開冷氣。
(開冷氣只會讓水溫更高)

而高速公路巡行大概是85度
因沒跑山路,還不知道拉轉速後
的水溫飆升速度。

重點是:果然熄火後,
水溫從87度風扇開啟前
會慢慢爬到93度....

這現象我早就知道,
沒啥大驚小怪,
管他鑄鐵還是鋁合金都一樣

因為引擎停止運轉後,
靠皮帶帶動的水泵無法轉動,
故水箱內的水停止流動循環,
加上風扇也不打了(看車種,有的熄火後還會轉)
所以引擎缸體運作時累積的熱度
此時開始轉移到水道內靜止的水中
因此水溫會比熄火前還高。

也正因為這種現象,
所謂的延遲熄火根本沒重大意義,
(除了為保護渦輪子的機油道,
但這個不要狂操後機油溫沒下來前熄火就好。)
因為延遲熄火只是讓引擎原地空轉個半天,
也是僅讓風扇及水泵多轉一段時間,浪費電與汽油之外,
風扇的風量不但沒有行進間的
撞風效益要好。

也只是讓空濾吸入及『中冷器』接受更多風扇打出來的熱氣...何必。(關鍵是中冷器)

正確一點的方式應該是,
熄火前先關冷氣開上一段距離...

至於冷氣壓縮機影響風扇運作
還有風扇的高、低速
就先不說了。

還是新一代的BMW好,
水泵是電動的,
熄火後還能繼續保持散熱水流動之外,水龜也是電動的
不是單純蠟球恆定溫度與恆定開度。
加上水箱上還有電動開閉檔版,
天氣太冷會擋住冷排,避免過渡熱量逸失,無法保持工作溫度。

但奇怪的是
BMW這麼用心
可是沒幾年前的散熱風扇
還不是電動的
真不懂.....


當然
延遲熄火的『無用』與副作用還不只是這些....
改天再寫

而真正要解決熄火後的散熱問題與保護引擎,是要改裝風扇控制器,
讓風扇熄火後還能繼續運轉吹風散熱,不光是吹水箱,還要吹引擎本體與頭段那種真正高溫處。
畢竟引擎不運轉了,不會因燃燒累積更多的熱量,這樣的散熱才有意義。

只是,風扇相當耗電
有的車一顆風扇
有的兩顆
但不是多就是好,
小YARIS與中ALTIS是一顆,
但大賓士S也只有一顆。
有的車種一顆是水箱,一顆是冷氣。

同一顆引擎的206是兩顆
但裝在C2上是只有一顆...

總之,很多人騎機車,熄火前說要『冷車』....拜託喔,氣冷車連冷卻水都沒有,原地發動引擎運轉帶出來的風量,不如直接熄火避免累積缸溫要實際...這就是我常說的觀念!


最後補充一下,前幾篇提到
『高壓水箱蓋』無用又白癡之外
『低溫水龜』也是
至於為何
有空再說...

阿炮 提到...

抱歉

來晚了

其實每天都有來上子凡老師的課

可是看完都睡...

所以都沒有回應

真是抱歉阿!!

現在要來報告

原廠CIVIC裝了老大的17吋輕量化鋁圈

以下是綜合我和我老爸的想法和感覺

純主觀

第一 可以確定的是這組17吋的胎圈比原廠16吋的胎圈還要輕

但是輕多少,抱歉,還是沒有數據耶...

就以當天從早上到下午換裝2組胎圈的感覺

原廠EX-S的16吋圈最為重拖

中午換上原廠2.0的圈馬上覺得輕快

下午換上老大的17吋胎圈

在換裝過程時只能確定17吋圈搭上NT555

確實比原廠2.0的圈搭上ER300還輕

但實際路上跑起來

卻沒有太多的感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胎寬被加大到215的關係

第二 當油門鬆開時的滑行距離變長

不知道這是否是因為輕量化的關係?

第三 剎車距離縮短

這點是讓我最為不解的

因為最常聽到車友說

換了17寸之後,1.8的剎車會很不夠用

整個剎車距離都變長

為什麼我反而是縮短?

難道是因為NT555的抓地力好?

在此補充 NT555放前輪 NEO放後輪

接下來是有關操控和懸吊的部份

第一 原本以為裝了ET35會磨到內龜

但是卻沒有,是因為原廠的避震支撐性比較好嗎?

第二 老大說輪距加大,進彎速度會變慢

但我的結果卻是可以用更高的速度去過彎

不過這點對我來說並不客觀

因為我之前是原廠ET45圈205/55/16胎

抓地力本來就不能和胎寬215的NT555相比

第三 老大問我試的怎麼樣

但說實話,我真的試不出這條胎的極限

一直用更高的速度去過彎

但NT555都只是叫,卻還都把地面抓緊

試到最後,是我感到害怕了

因為懸吊部份,只換了SI前後防傾桿

避震器都還是原廠的

用更高的速度過灣所產生的側傾

讓我產生恐懼...

所以我給老大的答案是

[這條胎的實力,深不見底]

我真的測不出極限...

不過,壞消息是,我的右後輪又被我爸給刮了...

最後,要謝謝子凡老師每天讓我吸收知識

真的很受用!!

我已經請辭目前的工作

下一份工作跟車有關

所以會更常上來請教子凡老師

不過,子凡老師

可以先上[高流量濾心這白癡的東西]這堂課嗎?

我真的好想知道阿!!

因為我有2個K&N...

Stan 提到...

看來要發新篇了
在這樣下去會閱讀困難

我來找個東西發吧

先請子凡發表一篇[高流量濾心無用論]
滿足大家的胃口吧

Tim 提到...

感謝屎蛋學長的SI防傾趕,

讓我的洗屁股的屁股變聽話多了...

反正東西都還在啊 提到...

館主與炮哥啊
我有個問題是
到底是

黑色的匡輕
還是金色的輕

金色的到底有沒有去量過重量
黑色的哩?

不是找碴啦
是我自己也不知道
到底是ET值少
但肋條多的重
還是ET多但肋條少的重

無聊好奇一下啦
哈哈

不知道誰會回來看這篇就是了

多寫點啦 別吝嗇分享呀 提到...

喔喔
剛我在打字時
真巧也有人來這啊

洗屁股的屁股聽話
是怎樣的感覺啊
麻煩請具體一點分享啦
謝謝囉

要點舉例:
1.避震有無改?
2.胎圈組如何?
3.平日用車習慣?
4.與先前原廠的對照差異?
5.改後的最大感觸?

這樣的討論發文
才會更有意義唷!
加油加油!

好一個大哉問 提到...

忘了回覆說:
關於
『輪胎滑行距離變長』
這個問題
其實是一個很複雜
並充滿一堆變數的項目

首先要從胎圈重量開始
(通常的常識
與迷思是越重的胎圈滑的越遠)

但還要增加
實際圓周大小產生的數據誤差迷思
(例如215/45/17其實比
205/55-16要小)
不是胎寬與吋數大
表示胎就大
實際上是16的比較大喔!!!
所以也容易因此導致滾動差異
這點改天說。

但重點是:
胎皮胎面的花紋設計
通常
胎塊越大顆的
抓地力越好
噪音也越大
(花紋多又密的,除了排水性好之外,也可以降低滾動噪音
這點也是以後說)

但抓地力好
通常是代表
滾動阻力大,
意思就是滑行距離短

但NT555的胎塊是大塊的
(但其實你有沒有注意過555的花紋是怎樣的呢,
555的設計秘密是啥?
等有用過的人寫出重點後,
表示真有去瞭解這條胎後,
我再來下一課喔!
不是賣關子
是不然啥都我在講就沒意思了)

而ER300的胎紋細又密
從基本盤上來看
沒道理是555滾的比
ER300遠啊

所以扣掉若是從
駕駛是看原廠里程表這件事
來斷定滑行距離的
狀況之外的話
(17匡會灌水謊報啦。
顯示一百公里時,實際上只有97左右的意思 但差異不大)

反正若不是因為儀表的
誤差導致駕駛誤判距離的話

有個很可能的原因是
『胎質硬化』
若ER300是比較新鮮的胎
比較軟,
則抓地力會比,
比較老
放在空氣中自然氧化硬掉的
555要來的好。

胎面硬化時
吸震力會較差
硬梆梆的滾動阻力低
所以會滑的比較遠

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推想
不一定是真的
我要看到才知道

此外,
提出疑問來的人
沒先將
一個最基本的變數提供給我參考

那就是『胎壓』
兩個胎圈
若17打的胎壓較高
造成接地面積較少
且胎壁又因高胎壓更硬時
其滾動距離
一定比16卻低胎壓
接地面積很大
又軟與高胎壁的胎
要滾的遠多了....

不然大家會看似覺得沒道理
怎可能比較輕的17會滑的比16遠
哩???

所以各方面變數都要先排除...

真的不是臭屁
我隨便舉舉都可以找到兩個變數

單純是找問題科學與否
用心與否
但還是要大家的討論與分享啦
真理與真相總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啊

以上訊息請先參考囉!
哈哈


有個很有趣的

問題一 的答覆 提到...

Q:
第一 原本以為裝了ET35會磨到內龜

但是卻沒有,是因為原廠的避震支撐性比較好嗎?

------------------------

A:
若您的愛車,避震器沒改,
彈簧沒換。
那只是因為原廠彈簧高
換得上下空間大。
輪拱與輪胎上端的距離比較遠

現在又隔一段時間了
有沒有遇到高速的下坡髮夾彎
方向盤打到快死的角度時
磨到內龜或輪拱葉子版的現象?


原則上原廠的減震筒
阻泥應該沒比較強
支撐性方面沒有優勢
我不是那種反對原廠東西的人
也不認為原廠就一定差
但這案例要從先前看

之前館主的會發生
一個是他那個短彈簧有問題
且問題很大
哈哈

另一個可能是
畢竟2.0的引擎也比較重
較大的負載下
彈簧壽命短 軟的快
比較重的東西
上下起伏也大
所以才磨到吧?

其實我不知道的事很多
1.8/2.0的傳動軸一不一樣?
也許輪距一樣
但傳動軸不一樣時
一點點的長度差異
可能就是主因之一啦

以上
大家繼續追蹤討論吧

快點開啊 開快點啊 提到...

都拿了幾天了
都洗過了
還不開箱啊

要引以為戒 提到...

都一個月了
也滿一千公里了
連小麥的車才半年六千公里
都在新竹的高速公路給撞了

還不快開箱
是怎樣.....

溫故溫故 提到...

不過這樣看來
可能大家都不會回到
原有的文章內看回應哩....